参与“简书日更”活动不知不觉间已有许多时日了。突然回首,特别惊异于自己的坚持,惊喜于自己的成长,亦感恩于简书创作教会我的点点滴滴。
在“简书日更”活动的鞭策下,我不再彷徨,不再焦虑。每天工作之余,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完成当天的写作任务。只要日更任务没有完成,就无心于做其他的无聊闲事,也没有时间去参与这些事。因为有了寄托,亦不必去为明天干什么而焦虑和担心。更加明白了只要做好当下就是最好的道理。在简书,每天都是充实的一天。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
在简书,我也慢慢学会了投稿。还记得第一次投稿“我与简书的故事”,很快被采用时的欣喜;第二次投稿“简书日更教会我的那些事”,结果杳无音迅、石沉大海时的苦闷。在投稿的成功与失败中,我总结出规律,一定要写够充足的的字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简书,慢慢地习惯了看他人的文章,也慢慢地习惯于自己写文章。慢慢地习惯了给他人点赞,也慢慢地也在别人给自己的点赞中,收获了被认同的满足感。当阅读和写作形成习惯以后,现在觉得每天坚持写个千字文也不是想象中的难事。
然而,在简书的阅读与创作中,看别人的文章和自己写文章完全是两回事。看别人的文章常常觉得构思技法等很容易;但当自己真正写作的时候总是觉得技法运用很欠缺,构思也不新奇。俗话所说“知易行难”,大概说的就是这吧!正如我们教孩子写作文,方法领悟的多,实践优秀的却少。比如最近的一次的作文训练课。题目是写一个身边熟悉的劳动者。文体要求是记叙文。具体写作要求有三点。一是写人要写出符合身份的个性和特点。二是叙事要有细节和波澜。三是要抒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很多孩子对要求都懂,但写作基本形成了套路:开篇要么来一段抒情性文字,要么来一段议论性文字。可以说完全背离了记叙文写作的要求,更谈不上能够叙事有细节与波澜了。所以,“简书日更”为我们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慢慢写,慢慢悟。在写作中明白不足,修正不足,直至灵活驾驭各种技法。
在“简书日更”活动中,我尽量的尝试用不同的文体,不同的风格来写作。在不同文体、不同风格的尝试中,逐渐的找到自己最擅长的写法,并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活动中,我既不回避流水账式的写作,同样也追求能够写出艺术性较高的作品。不回避流水账式的写作,是因为人的工作和创作精力有限,不可能每天都出精品;简单的记录,可以把它作为积累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的一个记实。在追求写作艺术性上,诗歌语言的凝练,散文情感主旨的真挚厚重,小说故事构思的奇特,杂文的犀利与深刻等等,都是我努力尝试的方向和目标。
在“简书日更”的道路上,我一直在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