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名窑之说,始见于明代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清代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说:“吾华制瓷可分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钧窑,亦甚可贵。”由于柴窑至今未发现窑址,又无实物,因此通常将钧窑列入,与汝、官、哥、定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位于河南少宝丰县,北宋时属汝州管辖。汝窑的烧造时间不长,仅从宋哲宗到宋徽宗时期,只有20余年。汝窑瓷器传世极少,全世界仅存70余件,但由于其弥足珍贵的青色釉瓷,而备受世人赞誉和重视。汝窑有三个显著特点,其一是釉色极佳,釉质蕴蓄,有“似玉、非玉而胜似玉”的赞誉;其二是它的装烧工艺极为讲究,器物通体施釉,包括圈足底部,俗称“裹足”;北京翰海藏品征集:壹捌柒,壹伍一壹,壹零肆伍。 王女士其三汝窑瓷器均较小,器物一般不超过30厘米。
故宫藏汝窑天青釉圆洗
官窑是指由官府烧制专供宫廷用瓷器的窑场。但这里所说的官窑,是指北宋和南宋的三处官窑,即北宋汴京、南宋杭州修内司和郊坛下官窑。郊坛下官窑有早、晚两期产品,早期为灰黑色胎,釉层不厚,均匀滋润,呈乳浊状,有玉质感。晚期的釉层厚达2毫米以上,并多次上釉。在器物的底部落脱处、口沿和棱角釉薄处,胎都会烧成紫褐色,称为“紫口铁足”。这是南宋官窑的典型特征。
官窑粉青釉双耳三足炉
哥窑作为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至今窑址尚未确定,目前存在三种观点,即分别认为哥窑在龙泉、杭州或景德镇。哥窑瓷器以炉、瓶、洗、盘、碗等仿古式样为主,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大开片中套小裂纹,即所谓“金丝铁线”。哥窑瓷器的釉属于无光釉,釉层极厚,有的地方厚到与胎的厚度相等的程度,使器物外观圆润饱满。胎体多为紫黑色、铁黑色或黄棕色,说明胎料中含有较多的铁质和其他金属杂质,因此也有“紫口铁足”的特征,与南宋官窑相似。
鱼耳炉
钧窑位于河南省禹县,金代属钧州。创烧于唐代的钧窑,以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花釉彩斑瓷器闻名于世,被称为“唐钧”。北宋中晚期,钧窑又创造性地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成了铜红釉,这种窑内的釉色变化称为“窑变”。钧窑瓷器铜红釉的成功烧制,以及匠心独具、艳丽多彩的窑变釉的产生,北京翰海藏品征集:壹捌柒,壹伍一壹,壹零肆伍。 王女士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内容,改变了中国陶瓷生产中只有高温青釉和黑、白釉的单色釉格调,在中国陶瓷的发展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蓝釉罐
定窑位于今河北曲阳县,宋时隶属定州。定窑被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是在五大名窑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与唐代邢窑白瓷不同,宋代定窑白瓷一变素净的风格,以刻花、印花的装饰手法来美化器物,所装饰的纹样在暖白色的釉层衬映下相得益彰,风格鲜明,可谓独步一时,冠绝当世。定窑白瓷的器物,口部不挂釉,露出胎体而成毛边,俗称“芒口”,即是采用覆烧工艺,把盘碗反扣的方法烧制,这是定窑的首创。北宋时期,定窑曾一度专门为官府烧制宫廷用瓷,从而促进了定窑的发展!
定窑划花莲纹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