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心理学问题时,不要加上道德的批判;
讨论经济学问题时,不要加上政治的偏向;
讨论哲学问题时,请不要加上伦理的禁锢。
所有的行为必须受到秩序的约束,
才能给探索与求真更多的自由。
所有的问题,最终都指向人性,人性的根本是心灵获得自由。
人之间交往,最好的相互模式,很简单,就是双方都感觉舒服。而令人讨厌的沟通方式却是五花八门,每个人可能都有体会。但其中最应该避免的的就是动不动就讲道理。生活中,那些总喜欢给别人讲道理,教别人做人的人,一般都不怎么受欢迎。
孟子曾经告诫过我们:“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过度干涉别人的生活,总喜欢用自己的“道理”去衡量别人的人生,就显得有些不知分寸了。长辈对晚辈,尚且如此。同事、朋友之间,更忌讳动不动就想教别人做人。
大多数情况下,你和你的爱人、同学、朋友、同事,都有类似的知识背景、经验背景,这种东西都有一定的圈层属性。
也就是说,这个圈层里的常识性的道理和逻辑,大家都懂,用不着你讲。忌讳对别人的人生指指点点,也不要动不动就指点别人,这样只会显得你情商很低,不懂人情。
情商高的人,不随意评价,只是客观的谈感受,低情商的人,都喜欢讲道理;高情商的人,却懂得谈感受。高铭所写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书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故事。作家张佳玮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帮助别人,是为别人着想;干涉别人,是为自己着想。”很多时候,我们喜欢给别人讲道理,其实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那种你不懂我却懂,我来为你指点迷津的成就感,会让人上瘾。可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别人的事情,真的轮不到我们操心。
有句金句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渠说:你先管好你自己。”
《中国合伙人》中有句台词说:“最大的骗子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总是想改变别人,而拒绝改变自己。”
人和人的悲喜并不相通,但人和人的感受可以沟通,沟通之后才能感同身受。
如果我们自己就是那个爱讲道理的人,也要觉察出自己是不是又想利用“道理”,赢得与人相处的主动权,从而控制对方?
当我们多多观察、关心自己的感受,并学会表达时,也就不需要再依赖“讲道理”的沟通方式,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必然会得到改善。
只会讲道理的人,太执着于对错
遇事喜欢讲道理的人很多,但他们越是执着于讲道理,越证明了一件事:他们很执着于对错。
他们想通过“道理”,让你承认你输了,你是错的,因此你必须服从于他,听从他的安排。
“道理”在这类人手里,只是逼迫对方认输、听话的“武器”。
常常会有这样的场景。每次跟老公吵架时,她总能占得上风,因为她很会讲道理,可是老公总是不服气,这让她十分生气。
老公喜欢下班玩游戏,她没有大吵大闹,而是冷静地跟老公分析:
游戏玩物丧志,让人沉迷其中不思进取,而且对家庭和谐没有帮助,还给孩子起到不良的示范作用。
她自认为自己很贤惠了,只是讲道理而已。
而且她老公当时也认可她说的话,觉得她说的都对。
可一转眼,又会偷偷玩起游戏来,她气得要砸手机:
“他都认可我说的都对了,为什么还要跟我对着干?”
女方的问题就在于她认为:谁的话更有道理,谁就掌握了家庭的话语权,就能理直气壮地控制对方。
可所有人都不会喜欢被控制的,无论是用道理控制,还是用暴力控制。
就算一个人在表面上认同了对方,他还是会偷偷寻找话语权,寻找自己说了算的机会。
谁有道理就应该听谁的,这只是个美好的幻想。
在实际生活中,打脸的事比比皆是。
只会讲道理的人,看不见对方的感受
有句话说得很好: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家是讲爱的地方。
爱是什么?是看见和理解对方的感受。感受,是道理无法掩盖和遮挡的。
感受如果被看见,能够流动起来,就会很快得到释放。
而如果被无视,被否定,只会更加压抑,甚至会找机会爆发。
在生活中,很多人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对象越吵越大,无法收拾。
造成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正是因为双方都只是在讲道理,而没有看到对方的感受。
在一档明星夫妻一起参加的综艺节目中,有一次,谢楠和吴京发生了争吵。
吴京做好饭,尝了几口,正好被谢楠看见了,谢楠就随口说了一句:“老公,你要吃饭了喊我一声呗。”
吴京马上反驳:“我只是尝几口,我又不是故意不叫你?你的意思是我故意不喊你吃饭咯?”
谢楠没有马上生气,还在柔声细语地跟他讲道理:“你喊我一声,然后你想怎么吃怎么吃呗,就喊我一声这么小的事儿。”
然后吴京就炸毛了,跑到厨房气呼呼地把毛巾甩在一边。
这个小片段其实可以看到许多伴侣之间相处的影子,本来是很小的事,好像谁也没多大错,却能发展成一场“斗争”。
根源就是在于双方都没有看见对方的感受,也没有看见自己的感受。
谢楠看到吴京在吃东西却没有喊自己,她感受到了被忽视,没有被在意,她当然不是非要吃那一口饭。
如果她这样表达:“老公你没有喊我吃饭,我还以为你不在乎我了……”
而不是跟他讲道理:“你喊我一声又不是什么麻烦事儿,为啥不喊我?”
相信吴京马上能领会她的意图,搞不好来个公主抱:“我怎么可能不在乎你呢?你想太多了!”
而吴京生气的地方在于,他并不是故意不喊谢楠,他感觉到了被冤枉,感到自己很委屈。
可惜他也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辩解自己的行为。
他这一辩解,等于在否定谢楠:你冤枉我,你不是好人,你不分是非。
这就是讲道理的弊端,因为每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都能说出对自己有利的道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讲道理很容易变成对对方的指责。
如何应对爱讲道理的伴侣?
当你们发生分歧,对方又自顾自地讲道理时,你绝对不要在道理层面跟他对峙、反驳,不然你们很快又陷入一场辩论赛。
所有的道理都可以用另一条道理辩驳,这样下去只会没完没了,甚至引爆新的情绪。
你需要的是从道理中跳出来,直接表达感受。
比如某人在相亲对象又要跟她讲道理时,可以直接打断说:
“你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我跟你说这个事情,不是想听你帮我分析情况的。
我只是很难受,很委屈,我想让你安慰我。”
这样,对方马上也能意识到他要如何帮助你,是拍拍你的肩膀,还是抱抱你,还是请你吃顿好吃的……
总之他马上能从直男思维中跳脱出来,变成“暖男思维”,而这种转变,需要你做出一个引导。
想要做出这种引导,前提是觉察出自己的感受,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把这个难题丢给对方,让对方去猜。
能够一眼看穿别人感受的人其实并不多,正因为对方看不出来,所以经常给不到我们想要的,而不是他们不想给。
有的人喜欢讲道理,这里我们去猜测一下,分析一下,为什么他总是那么喜欢讲道理。
最大的可能,是他没有被偏爱过。
人的关系都是早期母婴关系的强迫性重复,
当你看到一个讲道理的人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他的过去,极大概率是在道理中度过的。他的家庭里面,一定会有很多很多的道理。
所以他会被塑造出来这样一个条件反射:遇事不决,来个道理。
而在道理的世界里,是没有偏颇的,是没有偏爱的,
世界的标准是道理,就有了一个条件,符合了,你能得到爱,得到好处。
明码标价,道理衡量着也支配着他的世界。
同时,讲道理的人也比较难感受到亲密,
因为亲密有时候就是没什么道理,没有理由的爱,没有理由的想靠近。
而讲道理的人什么事情都会给你一个答案,太理性。
同时他跟人之间永远隔着事情+道理,
只有这样才能维系关系。
可这样怎么能亲密呢?
有时候亲密就是无逻辑、无道理、无对错,
关系就是袒护着的,虽然你没有道理,但是我就是更喜欢你,更愿意跟你玩。
这种亲密感,你很难在一个喜欢讲道理的人身上体验到的。
讲道理,是对于错误的一个防御。
为了掩盖一个小的错误,找了一个更大的标准,依托于这个标准,那我就不会错。
我讲道理让你做什么,让你听什么,就降低了我犯错误的风险。
因为这个事情不是我说的,是道理说的,道理让做的,即使错了,也会有一个道理在陪伴在前面挡一下:是我选的道理错了,不是我、不是只有我错了。
如果一个事情是我自己想做,那么就有可能面临着错误或者惩罚,
因为我没有依靠了,在错误的时候,只有我,孤零零的。
人之间关系最底层的两条线
无论在什么关系里,在与人沟通中,都存在着两条线:
一条线叫做“情”,一条线叫做“理”。
如果对方想跟你谈情,你却在跟他讲理,他就会感觉很烦。
如果对方在跟你讲理,你却跟他谈情,他也会感觉很烦。
沟通不舒服,是因为频道不对。
即使你们在谈合同,这么理性的事,你们的沟通也会受到彼此的情感、对方带来的感受所影响。
如果对方让你感受到舒服,你会无意识地想在利益上迁就他。
即使你们在谈恋爱,这么感性的事,你们在谈到某一件琐事的时候,如果冲击到了你认为的正确,你也会无意识想矫正下对方的做法。
情和理,在沟通中是同时存在的。
有的时候人会显著性想谈情,有的时候人会显著性想讲理。
所以,在与他人的沟通中,你要先去判断对方是想跟你谈情还是想跟你谈理,然后你再拿出相应的方式来应对。
当你们的频道一致了,你们的沟通就能顺畅了。
同样的,如果你想气死对方、噎死对方,那么在他想跟你讲理时,你就可以跟他讲情。
他想跟你讲情时,你就可以跟他讲理。
那么你就能够让他沟通的能量堵在那里,让他特别的难受了。
比如说,对方想向你请教一件事情该怎么做,而你却只跟他谈情,那么你就能达到让他难受的效果了。
要判断你或对方到底是在谈情还是在讲理,首先你要有识别能力。
怎么算是讲道理?谈观点、提建议、做分析、都是在讲道理。
你只要是在谈论某个事情,你就是在讲道理了。有的人经常觉得委屈,觉得自己说的都是对的啊,为什么对方总是不爱听呢?
是的,你是对的。
即使你的道理是对的、是好的、是有利的,但它也还是个道理。
当对方不想走“理”这条沟通线时,即使你的道理再怎么正确,也是很让人心烦的。
怎么算是讲情感呢?认同、理解、看见、表达情感、共情都是在谈情。
你只要是在谈论这个人,你就是在讲情感了。比如说,沟通中的这些表达:对、是、不容易、很难、好委屈、好辛苦、好绝望、好厉害、好开心,这些都是在讲情。
你是在表达这个人怎么了,而不是这件事怎么了。
比起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做,你更关注他的处境是什么、情绪是什么。
你眼里装着的是事情本身还是做事情的人的感觉,决定了你的沟通是在讲理还是谈情。
“理”和“情”可以在沟通中同时存在,并不冲突。
但在沟通中会有一个侧重点,那就是对方更在意什么,你更在意什么。
你需要去觉察那一刻彼此更在意的是什么,然后就可以调整自己去配合对方,或者邀请对方配合自己,你们的关系就会更加和谐。
道理线是条明线,情感线是条暗线。
喜欢讲大道理的人会只看到道理这条明线,看不到情感这条暗线。
有个人一次去相亲,为了展示自己有多厉害,就对姑娘聊天的内容一通的分析。
最后姑娘说:你怎么跟我妈一模一样,这么爱讲大道理啊?这种聊天的情景,正确打开方式不应该是向她展示我有多厉害,而是应该帮她发现她有多厉害。问题:为什么那一刻无意识地忽略了情感线,只抓了道理线?
也许他对自己就是这样的啊。
一个人之所以喜欢讲大道理,是因为他就是这么对待自己的。
他对情绪和情感不够敏感和重视,他对待自己的方式就是天天给自己讲道理,告诉自己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所以他对别人也是如此。你也可以去问问自己:
当你遇到困境的时候,你是更渴望解决问题呢,还是更渴望被人理解呢?
你是更需要被安慰呢,还是更需要被帮助呢?
你是会先去安抚自己呢,还是要先去说服自己呢?
爱讲大道理的人,拥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很棒的资源。
这条腿很长了,就需要发展下另外一条腿。
反之,总是渴望被理解、被关心的人,也需要发展下通过学习、思考来自己解决问题,发展理性的能力。
沟通中的两条线,每条都很重要。
擅长其中一条线的人,能够匹配同样情境的人。
但如果你愿意在“理”与“情”学习发展多一条线,你将会更擅长与人沟通,带给彼此愉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