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学习帅小冰老师的《读书变现课》,讲了快速阅读、苹果阅读、卡片阅读、主题阅读四种阅读方法,都是我未曾尝试过的。
自己原来读书,都是一字一字的看,并且会在心里默读。经常遇到精力不集中的时候,眼睛扫过好几页又觉得不知道讲了啥,还特意在倒回去再看一遍……甚至,我读一本书,就一定要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看完,才觉得这书是真的看完了。
这样的阅读速度和效率,天然注定自己的阅读计划永远完成不了,还因为把阅读战线拉的太长,有些书中途放弃,而有些读完的书,最后也不记得讲了什么,只留下“这本书终于读完了”的感觉在安慰着自己。
但是如果想做专业讲书人或者做读书产品,就必须要能迅速、高效的阅读一本书。于是自己就先试着练习快速阅读法,先把阅读速度提起来嘛。
然而,整个练习过程真的是很痛苦的。
很难克服在心里默读的习惯。
原来读书慢的最大影响因素就是在心里默读,看了一行字心里没读总感觉不知道讲了啥。这就是从视觉到听觉再到大脑的顺序,会增加大脑接收及处理信息的时间,阅读速度就比较慢。
而刻意练习速读法,就是去掉中间听觉的部分,就像我们看一幅画,是直接传送信息到大脑的,而不会通过听觉。其实阅读也可以像看一幅画一样,不断用眼睛“咔嚓咔嚓”摄取画面,然后传送到大脑进行处理。
听起来简单,但会让人产生极大的怀疑和不自信,总是在加快扫视速度的时候,脑子里冒出许多干扰信息,“是不是少看了一行”、“会不会遗漏重要信息”、“心里好难受啊”、“好木乱”、“好烦躁”……导致注意力及其不集中,整个人就变得很困乏。而这又引发另一层痛苦。
不由自主往回看。
当脑子越来越乱、精力不集中的时候,眼睛就会在页面上胡扫,这时惯性思维会引导我“刚那页好像不知道讲了啥,再回过去看一遍”。眼睛就会控制不住的,往看过的地方看,有时候甚至会前后翻看来衔接内容。
但其实每当回过去看的时候,感觉这内容在大脑里又是有记忆的,但不回头看,真的又不知道那里讲的是什么。
我开始相信眼睛摄取的画面,大脑是能直接处理并且留存的,但好像必须再看见相关内容才能提取出来,很困惑,很难受。
心态容易崩,自暴自弃。
运用速读法的小技巧进行阅读时,速度确实提升不少,以前1个小时才只能读20页,现在可能十几分钟就能读完。但速读完之后真的对内容没太大印象,这时候心态就崩了,“连内容都没印象,还怎么输出讲书稿”,自暴自弃的把书翻来翻去,或者索性扔一边去。
真的是连读书的乐趣都没了。
人就是这样,看着别人通过读书写作挣钱,就觉得这生活真美好,又浪漫又自由。自己去做了才知道,这并不轻松,高强度的读书写作,都是既烧脑又耗费精力的事情,过程很痛苦。那自己能不能坚持下去呢?
可别人都能做到,自己又凭什么做不到?
已经决策,就该想方设法去达成,而不是摆困难!
那么,就继续去刻意练习吧,继续去期待一个新的自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