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跳出农村,不再经历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要读书走出去,当个城里人是我儿时读书的缘由,也是多数大人的期望。
父母省吃俭用,牙缝里省下钱来供我们读书。生活的艰辛让我们我们过早的懂得生活的不易,看着父母苍老的脸庞、长满老茧的双手,内疚总是涌上心头。虽然不用头悬梁锥刺股,但也不敢去学人家做情窦初开、翻墙上网等这些“违法乱纪”之事。生活里就是学习、分数,别无其他。当大学新生军训完毕后,和同一方正隔壁宿舍的女孩子一起去上网的时候,我略显紧张、尴尬因为我连机都不会开,更别提当年正流行的qq了。至今我都非常感激她,一个热爱运动的女孩子。虽然毕业多年我们早已没有了联系。她没有一丝丝鄙夷、惊讶,至少她没有很夸张或者嫌弃的语言,为我申请qq,教我如何使用。这是我用到现在的qq,列表从当初几个到现在的几百人,熟悉的、陌生的。
这种紧张、尴尬在初入大学其实也有显见。从小农村进入城市,第一次进省会,我站在公交站牌前看着这些站,字都认识,但是对于行车方向我是没把握的(好在运气不错,没有弄错方向过);第一次进肯德基点餐,是大二的暑假表姐和我一起去省会玩,给我钱叫我去点几个甜筒,现在还能想到我当时的局促不安;第一次去KTV,是大一考完四级,同学生日聚会,从没在KTV拿着麦当着众人唱歌的我自然是不敢唱的。这类事情还有很多,我想当初的我一定很“乡巴佬”吧,怯怯的,不敢上前。
很快,我发现了自己的这种心理,我想摆脱。年轻人总是会急于求成,大学时代的我也是如此,操之过急总是显得用力过猛。不敢在同学面前唱歌,我买了个最便宜的mp3,下载了大量歌曲,我反复听,自己能唱完整的,我经常唱;比不上唱功,我就拼感情,学些深情情歌。再次在KTV出现的时候,已经有人说我唱得不错了。有同学喊溜冰,虽然我不会,我也积极参加,慢慢学。中小学时代的我一心只有读书这件事,其他时间都是独来独往,大学我开始主动和同学来往,甚至在其他场合也乐于主动认识人。穿着土气,就先通过衣着外貌改变吧,省吃俭用也要做头发(当年还没意识到发型并没有拯救五官“起死回生之力”)。
现在看起来当年的这些举动有些可笑,甚至看当年的穿着打扮还是土土的,当年主动联系的同学们早已没有了联系,现在的我明白当年的我和那些同学的差距,不是我急于求成的改变就能和对方匹敌的。就是强行融入所谓的圈子吧,不是一路人很难融入。甚至我已经在班级群边缘化了,不再是那个热烈响应活动的积极分子了。即使现在看来我也不知道当年这些改变的举动对我是否有帮助,但至少我意识到从小农村来城市凸显的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思维问题,当然这是我后期才意识到的。
因为前几天一直安静的大学qq群的突然闪烁,让我和小艳取得联系。才知道这么多年生活给予她很多的磨难。
四年大学,前两年上下铺她睡我下铺。我们算是班上最穷的一对了吧。看着她就像看着我自己,我们生活节俭,善良,但我们也不自信,因眼界局限探索的领域。
以前的文章总爱渲染寒门出贵子,穷家出来的孩子成绩好。实际穷家出来的孩子成绩不一定拔尖。别的同学在大学期间确定以后的发展方向,并找相关的实习;穷学生还在赚发传单的钱。
不甘心让我这么多年一直跌跌宕宕,对于当下,我很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