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的某天,正在办公室备课。惊闻郎老师去世了。所有人都难以相信,虽然知道她病得很重,但是能想到的最坏结果也不过是半身不遂。绝对无法接受那样一个平时健健康康、活泼开朗、甚至有点老小孩的人说走就走了。
谁也无法再继续工作,走出办公室互相询问,或是奔走相告,甚至心里都怀着一点期待,希望这是个假消息。但是,当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时,才确信是真的。
“怎么会这么快!”所有人都重复着这一句,随后就哽咽地无法继续说下去。为一个鲜活的生命突然消失,也为自己失去一个整日相伴的朋友,为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平时多愁善感的刘老师更是忍不住趴在桌子上放声大哭。
哭完了,大家开始为郎老师的孩子们操心。“妮妮可怎么办?他爸得在家照顾爷爷,姐姐也要上班,谁管她呢。这孩子回到家,再叫妈的时候没人答应,想起来多难受。”
“让她住宿舍?那肯定不行,妈妈刚走,就被扔到宿舍里,这才觉得无依无靠。”
“唉,郎老师就是操心太多,累死的。孩子老人,学校家里两头跑。老公也帮不上忙。她姐姐的孙女假期都是她管着。房子刚还完贷款,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走了。命苦啊!”
“你说哪怕是落个残疾也好啊,好歹孩子有钱花。他老公照顾他爹又出不去,挣不了钱。唉,这个家,全靠她呢!”
“你说妮妮这孩子受得了吗?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
都是当妈的人,自然操心孩子多点。担心这担心那。
郎老师出殡那天,我们都去送行,大家想着好好安慰安慰孩子。但是,大家却发现,大人们都哭得伤心,郎老师的女儿妮妮没事人似的坐在灵前东张西望,一脸看热闹的表情。直到下葬,也没哭一声。整个过程神色平静。下葬前,郎老师的闺蜜劝妮妮:“丫头,你心里如果难受,这会儿可不要憋着,想哭就哭。”可妮妮却意外地回答:“姨,我不伤心,我要坚强,我要学庄子,顺其自然,接受事实。伤心也没有用。”
几天后,妮妮就回校上课了。一切如常,照样和同学说说笑笑,照样努力学习。大人们都还没走出伤心的阴影,一个孩子却当做什么也没发生。大家都觉得这孩子心硬。我反而觉得,孩子这样其实挺好。这不正是我们希望的结果吗?我们希望孩子快快乐乐,希望孩子不会因妈妈的去世而萎靡不振,孤独寂寞。难道非得让孩子伤心难过,我们再去想尽一切办法去安慰才好吗?
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只管眼前,不念过去,不想将开。对于生死,孩子们也不会有什么负担。不像大人,舍不得孩子,放心不下老人,担心另一半孤独。大人总把自己看得非常重要,好像世界离开自己就不转了。事实上呢,我们左右不了生死,一个人不管活着有多少人依赖他,他死了,别人肯定会难过一阵子,但随着时间的冲刷,一切都会淡漠。该继续的日子还得继续过。
所以,我们大人该学学孩子,只顾当下。过好活着的每一天,该爱的就使劲爱,没有稀罕就好。死后的事我们担心也是白担心,既然这样,不如不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