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具有发展潜力的细分行业中去选。一个高速发展的新兴行业中存在高速成长的中小型企业,我们在发挥创新创意能力的同时可以伴随行业、企业的高速发展获取丰厚的回报。
人生犹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一不注意就: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错过了进场的好机会。大体来说,人一辈子遇到好的机会,大概也就3-4次。
你不妨将身边的人作为比较,几乎在每个年代,选择最平稳最保险的工作,都很难大富大贵。上个世纪80年代,真正逆袭的是敢吃第一个螃蟹经商的那批人;90年代,是下海的那批人;新世纪初,是贸然进入互联网和房地产的那批人。每个时代真正实现逆袭的,都没有选择当时最平稳的行业。
1、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如果说职业发展是一场个人的创业——对于幸福度影响最大的是价值观和优势,对于成就高度影响最大的,是进入行业的时机和执行力。陈虎平在他的《打破自我的标签》里提到这样一个观察:
2000年的优秀毕业生去了外企、四大;土鳖毕业生去了四环边的中关村公司;
2005年好学生进入了风头正劲的诺基亚;土鳖毕业选择了卖鞋卖袜子的阿里;
2010年优秀的毕业生都留学留在美国;土鳖毕业生立在了BAT;
2016年的优秀毕业生去了BAT,开始自己创业;只有一群人默默被挤进了工业农业电商。
这些人当时的选择,都并非自己的主观选择,但随手的选择却都让他们进入一个潜在的上升直梯,与伟大同行,也抓住了一次重新设计人生的机会。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训练让这种无意的选择变得有意和刻意。
98、99年是互联网勃发的时候,社交即时通信的赛道上跑出了腾讯,电子商务诞生了阿里巴巴,搜索有了百度,与其说是能力,不如说是趋势,是行业,是大方向。
十几年前,高考的录取率很低,能够考上大学的可谓是凤毛麟角,而那些没考上大学的的人,只能上个中专、职业技校什么的,毕业后当然去不了大国企,更去不了跨国公司,只好黯然的走进了阿里的大门,靠在网上买袜子买鞋为生。
那时候的阿里可以说是一帮乌合之众,很多都是技校毕业生,名校不能说没有,很少很少。十多年过去了,那些进了本科的天才,最多也就是在国企混个中层干部,而那些没办法只能去阿里的人,一个个身价过亿,要给那些牛逼哄哄当年逼的他们无路可走的牛人们投钱去了,是能力决定一切么?好像还真不是。
找工作需要具有行业大局观,不说做到高瞻远瞩,最起码也应该对各行各业的发展大势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算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按部就班,挤破头进垄断大国企、大外企,也应该对这些企业的行业发展有所了解,否则,人到中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行业风云突变,遭遇大国企大外企裁员,再去转行找工作谈何容易。
行业相当于人生的方向,方向错了,再怎么努力都是白搭。当一个行业刚开始成长的时候,门槛是最低的,因为行业刚起步的时候,基本都是小型公司,而人才在哪个时期都是偏好当前的好行业、大公司的。20年前,BAT、华为想到名校去招聘,恐怕大部分名校的校园招聘会都进不去,而现在你要进BAT、华为恐怕没有211、985的学历,连网申都过不了关。
选择行业趋势不仅需要前瞻性思维,还需要过人的胆识,一般人不愿意接受成长性行业的高风险,更喜欢到已经是成熟行业的稳定。选中了行业,赶上了,比如十几年前进入移动互联网行业,现在各个都身居要职,登上人生的巅峰。
2、众多屌丝们逆袭的机会
在一个趋势起来的时候,乘风而起其实难度并不如想象中大,在新兴领域并不需要太大努力,就能较为轻松地击败固有规则体系里的王者,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屌丝逆袭,弯道超车。
举一个企业的例子。苏宁、国美曾经是线下的王者,当年股价也是及其牛逼的,但是阿里、京东后来居上,让苏宁、国美岌岌可危。这其实不是一个公司对一个公司的竞争,而是一个时代对另外一个时代的竞争。
每个时代里都有自己的王者,苏宁、国美代表了互联网未出现之前的渠道之王,而阿里、京东则是互联网时代的王者,本质上反应的是人类社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原来对苏宁、国美的依赖变得不重要了。直到现在,你会发现不是苏宁不努力,感觉比阿里京东还努力,但是再努力也没用,消费者不需要你了。这就是可怕的趋势之争,不同维度体系里的竞争是极其可怕的,压根不是单纯和纯粹的能力之争了。
实力雄厚的企业尚且如此,作为形单影只、势单力薄的个体,你有什么资本和条件与趋势作对呢?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姑且不说近些年有多少曾经的金饭豌行业已经衰败甚至于已经消失了,就说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些行业,你根本不知道未来10年、20年,甚至5年之后变成什么样。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滴滴打车、外卖、支付,前几年无法想象。
近十几年来,互联网行业野蛮生长,但凡10年前进入互联网行当的,只要正常的干,就没有发展太差的。假如你15年前加入了进入了腾讯,现在会是什么样子,腾讯的股价蹭蹭涨,如果你选择了腾讯,你如今已经财务自由了。要是一些已经发展到头了的行业,晃荡个10年,还是基层员工的比比皆是。
处于早期的新兴行业,还没有出现巨型公司。而中小型公司对新人的要求并不高,因为它们还没有挑剔的条件和能力。再说,整个行业都是新的,上哪找有相关行业经验的人去?加入这样的公司,薪资待遇上都好不了哪去,最多也就是平均薪酬或者稍高,所以,那些高大上的天之骄子都去了高新体面待遇好的大公司,自然是看不上这些边缘化的。而低门槛、低竞争,自然就给了众多屌丝们逆袭的机会。
行业的选择,也需要有点“乱入”的精神,看上去很高富帅的行业,可能需要回避,而新生的行业,往往规制未竞,不那么看好的同时,孕育着无限的可能。在传统行业,工字不出头是对的。靠打工在传统行业赚大钱,非常难。但在新兴行业靠打工也能获得高收入。
3、更容易拥有更强的个人能力
选择进入新兴行业自然就不是为了现在,而是为了未来。野蛮成长的新兴行业,会给新人巨大的机会和发展空间,其对个体发展的推动是不可限量的。
新兴行业里的企业发展迅猛,会给你提供锻炼和快速成长的机会。如:现在的facebook运营执行官雪莉·桑德伯格,在去她的前公司谷歌面试的时候,由于当时的谷歌还比较弱小,给她的职位与她期望的不符,当她犹豫去不去的时候,她的面试官给她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在火箭上有一个位置,别计较坐在哪儿,先上去再说”。随后,雪莉·桑德伯格进入了谷歌公司,后来担任负责网络销售的副总裁,现在是全球最大网络平台facebook的运营执行官。
新兴行业对新人发展的推动是极大的。一个人的发展,无外乎两点,一是有没有提升空间,二是你能不能提升上去,一个是行业新增职位的客观条件,即公司有没有,一个是个人能力的主观条件,即个人能不能。
新人进去一个新兴行业,纵然是啥也不懂,但是行业快速增长,接触的面会很广,而且随着业务的扩张会增加大量的管理与技术岗位,这些都是新人的机会。
有人会说,我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对这个行业一点都不懂。马云第一次出国到美国,见了电脑连摸都不敢摸,害怕摸坏了,更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但是,在这个行业摸打滚爬20多年,他参与并见证了互联网从无到强的发展,变成了中国最懂互联网的人甚至没有之一。
每个人的工作能力绝大部分都是在工作中边干边学的。就算你是一个白丁外行,干个一两年也就成了个专家了。相比于基本稳定、增长缓慢的成熟行业,在新兴行业,环境与工作会牵引你与时俱进,在持续学习中拥有更强的个人能力。
同样的,在诸如煤炭、钢铁、水泥等搞传统能源的国企,十几年行业一成不变甚至是倒退,你会发现,里面的人,十年前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个人能力和视野与外面的人甚至有好几个代差。
4、要是我加入的公司不巧倒闭咋办?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新兴行业日新月异,每天成立的公司很多,但倒闭的公司也很多。万一我加入的公司倒闭了怎么办?我要说的是,如果你要加入新兴行业,不是万一而是十有八九会这样。
一个流行的数据是我国目前的创业成功率最高是4%,还有的说是2%多一点,也就是说,你加入新兴行业的创业公司有至少90%的概率是要倒闭关门的,这应该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大概率事件,所以,你要想清楚,这也是你要冒的风险与成本代价,也就是你的机会成本。你就像一个赌徒一样,可能盆满钵满,可能血本无归。
很多人其实都能看到一些趋势性机会,但是能下手的人其实也不多,看多做空,看空做多,甚至看而不做的人,其实都挺多。我们经常听很多人说,当年我怎么怎么看对了,但是这种看对了,跟你有啥关系么,总体来说,爱折腾的人,胜算更大。
5、公司倒闭不代表行业没前途
但话又说回来,你是在选择未来,是选择未来的行业,而不限于未来的公司。入对了行,一个公司倒闭了,会有万万个公司兴起,你依然是行业元老级人物,上哪都是香饽饽。
新兴行业确实风云变幻,流水的营盘铁打的兵,变化的是公司,不变的还是同一帮人。你在一个行业泡的时间长了就会发现,一个行业从业的圈子也就那么大,顶尖的几个人以及他们带出来的徒弟的徒弟的徒弟,在行业内的不同公司晃来晃去的。
想当年,马云的中国黄页真的黄了,也没有影响他在互联网行业东山再起。就算哪天万恶的百度倒闭了,只要互联网行业还欣欣向荣,百度里的各级员工依然能去另一个百度,依然活地风风光光,潇潇洒洒。
而你要是到了一个衰落的行业里,就如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哪怕是行业前三,公司倒闭其实就是意味着整个行业都崩塌了,你上哪找相关的工作去?
大学生如何通过找工作实现屌丝逆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