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打误撞赶上最后一次考试
半年前,我掐指一算,不妙。
- 我们家姐姐快到青春期(专业术语:第二反抗期);
- 弟弟马上进入terrible two(专业术语:第一反抗期);
- 爸爸快到更年期-。
顿时感到亚历山大,觉得很有必要好好准备一下。加上平时自己在生活上也会有一些迷茫和困惑,决定学点心理学,自我治疗下。用“治疗”听上去有点夸张,我自己倒不避讳,人非圣贤孰能无“惑”。
之前陆陆续续的看过一些心理学的书籍和文章,想报个班系统学习一下。网上找了一下,发现还有一个叫“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报了一个培训班,就入坑了。学习一下,顺便考个证书。
八月底报名的时候,这个班计划参加明年6月的考试,每个月就2-3天的课。结果才过了两周,九月中传来消息,国家取消了这个证书,今年12月变成了最后一场考试。为了让我们这班学生挤上末班车,我们的培训机构也是拼了,开始安排每个周末两天全天上课,国庆加课,于是我就过上了工作五天+学习两天的生活。
感谢亲爱的爸爸,在过去三个月(哈哈当然照顾是一直的,突出一下三个月-)对姐姐弟弟的照顾,让我可以安心学习。
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真正做到实在是很不容易。
又重温了一把“应试教育”
十一月的生活过得超级简单。就是看书、背书。上下班在地铁里面看、晚上回家哄娃上床了以后看。
拿到考卷,发现之前重点背的并没有考到。考的“社会化”、“心理测量”,等等,在复习时只是扫过一眼,并没有刻意去背,只能临场发挥了。这就是考试的诅咒吧,准备的没考到,没准备的考了。
人生就是这样。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这张证书有什么用呢?对我来说:没什么用,我也没想从事心理咨询行业。
顺便吐槽一下,这本《心理咨询师三级》的教材编得有够烂。我亲切地把它叫做“催眠神器”。只能在白天精神充足、头脑清醒的时候看。晚上9点钟以后一看就困,需要用火柴棒撑着两个眼皮才能勉强看下去。
总结了一下,本书编写的几大问题:
-
书中的内容重复出现、反来覆去、前后矛盾,比如说到弗洛伊德的五个发展阶段,上册234页,说到“口唇期”是0 ~ 1岁,下册38页说是0~18个月。到底神马时间段啊,能给个准信儿吗!
-
书的主要写法是:抽象套抽象、概念套概念。需要耗费巨大的大脑认知资源,所以催眠。
-
有些描述并不客观,明显有洗脑倾向。比如时不时的嘲讽一下资产主义,赞扬一下社会主义。而在有些涉及国民劣根性的内容上却戈然而止、不再深入探讨。如果没有稳定的三观,很容易被带到坑里。
同样的外国的心理学书籍,西奥迪尼的《影响力》、戈尔曼的《情商》,就写得引人入胜,通俗易懂。“快乐教育”大概是指个意思。
因为考试,不得不把这两本教材翻来覆去地看。不能说一点收获也没有,可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如果不是之前读过其他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书籍,其实很多内容是理解不了的。
幸福感
心理学并不等于心理咨询师考试。学习是学习、考试是考试。
背书很枯燥,课程本身还是很有趣的。尤其是参加完文字案例、影视案例课 ,幸福指数瞬间提升。
案例课就是分析各种情境、各种心理问题。案例的主人公都有着各种心理问题。看到这些,情不自禁地想到: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而各有各的不幸。
和这些苦主比起来,顿感自己实在是太幸福了。
有些案例真的很奇葩,比如一个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去当快递又觉得郁闷、和同事打架以后冲动辞职又后悔,来做心理咨询,请分析他的心理问题。
看到这些案例,我一边分析、一边想,我是万万不会去当心理咨询师的,要有多大的正能量才能消化这么多的苦大仇深啊。还是管好自己吧。
老师在上课时也提醒大家:你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有很多人学了心理学以后,自己觉得很专业了,回去后看家人、同事个个都不顺眼,觉得别人个个都有病。
因为懂了一点心理学名词,开始各种专业术语吵架、讽刺挖苦,结果家庭更加不幸福、人际关系更差了。
心理学是什么?
考考你: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范围是什么?
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人们对心理学的误解。
老师说她常被人问的一个问题:
“你是学心理学的,帮我算算命吧。”
回答:“不会”。
第二个问题:“那你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
回答:“不知道”。
问题:“那你学什么心理学。”
回答:“......”
回到上面的问题。心理咨询师只能协助解除一般心理问题和普通神经症。意思就是,心理咨询师接待的主要人群是“正常人”。人格障碍和精神症并不在心理咨询的范围内,请移步宛平南路600号。
补充说明,精神分析认为,精神病患者一岁前的养育环境出了大问题。人格障碍患者是三岁前的养育问题,而神经症患者则是三到六岁的养育出了问题。
改变生活的心理学
吐槽完考试、做完了科普,最后来梳理一下过去三个月的学习成果。
最大的收获有两个:
- 一是系统梳理了一遍心理学中涉及的各个经典概念,
- 二是可以从心理学的视角看问题了。
概念是砖头,是造房子的基础单位。光有概念绝对成不上知识体系,就像一堆砖头不能称之为房子,但缺少了砖头,房子就根本无从谈起。
有了基本的概念,就可以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改变生活了。
-
了解了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当拖延症又犯了,我会想到这时候,需要用自我和超我来协调一下本我。
-
学了埃里克森的理性认知疗法。感到负面情绪时(首先要不断练习、增强自我觉知),会想到用ABCDEF的步骤进行自我对话。
-
了解了常见的普通心里问题和神经症,就可以自我症断了。有没有轻微强迫症?是不是焦虑了?焦虑是不是由于趋避冲突?怎么破?
-
了解了“认知偏差”,就可以自我觉察,有没有非黑即白的绝对化思考?有没有以偏概全?有没有过度引申?如果有,马上用ABCDEF调整。
-
要有自我觉察,也要觉察他人的情绪(当然最关心的还是家人)。有没有启动防御机制?压抑、隔离、补偿、还是合理化?
荣格说,请看到世界上发生的一切,这就是你的内心。王阳明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人心即宇宙,心理学是打开这扇门的钥匙。学点心理学,开启自我探索之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