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中山大学张志安教授公开课
一、采访类型
常规式、体验式、潜伏式、暗访式、卧底式
推荐书目:《暗访十年:无数次死里逃生》
体验式采访的典型作品:普利策新闻奖作品《恩里克的旅程》
二、采访困难
以及对省内外记者的分化瓦解
三、破解方法
当然,战地记者是冒着生命危险
案例1:新京报褚朝新模仿官员样貌,混入会议现场
(哈哈哈这个例子真的太搞笑了)
拿本子记录容易引发对方警惕,担心说错话,从而影响采获内容。因此要让对方放松来与自己交流。
案例2:阜阳白宫采访事件,记者黄玉浩
四、调查性报道的采访
4.1 财新主编胡舒立的策略:
比如企业调查,记者需要了解工商相关的信息;
比如医疗报道,需要了解相关医疗政策、咨询及常识。
4.2 调查性报道的难度
4.3 画出利益链条关系草图
利益受损的一方更愿意与媒体沟通,提供更多不满、投诉材料;
既得利益者反之,可将所获材料与之验证。
作为一个好的记者要用一种什么样的眼光看这个社会?
灰色的眼睛。因为这个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二元对立。好人可能会做错事,坏人也有可能有善良的一面。
4.3.1 如何梳理利益链?
一些公开信息都可以利用,包括公司财报、工商资料、针对某领导的历年报道等。
一个案例:《21世纪经济报道》“汉芯”案利益链关系草图
陈进工人是最核心的当事人之一。
记者为找到线索(包括这个蒙在鼓里的当事人之一),利用博客广告天下招募线索,最后找到了这个工人。
从外围线索突破,层层逼向核心。
案例:曲长缨,《焦点访谈》,矿难报道。因此获得央视十大风云记者之一。
其中让他进行报道线索获取的重要原因在于,他通过仔细寻找发现,获得了被遗落在地的罹难矿工的通讯录,据此给他提供了很多的访问线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