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个星期里,疯狂追了一部46集的电视剧《庆余年》。
46集的剧,除了吃饭、睡觉和上班,余下的时间基本就是在看剧。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用网络平台看影视剧,也是第一次这么连续的追剧,粗算一下,15号到20号6天,平均一天约8集,昨晚刚好看完。
一直不太喜欢看连续剧,嫌耗费时间,更没耐心每晚守着电视机等。但这并不妨碍我对风靡一时的影视剧的热爱和了解——我看原著书本。
有一阵子《甄嬛传》的电视剧空前火热,男女老少都在看,我也断断续续的看了几集,但,没能抵挡住麻友的召唤,遂即弃了剧去修长城,终归是放弃了。
可心里始终还是有悬念和挂牵的,就跑到文采书城去找书,结果还真有,一套6本,厚厚的一摞。用了一个月,看完了。偶尔觉得喜欢哪个章节,会回头再翻看翻看。心里觉得,纸质版的读物,终归比电视剧强。
有了经验,就更加不看电视了。以至于《琅琊榜》风行时,竟不知为何物。有一个名为“花痴”的女同事,一脸嫌弃的看着我,绘声绘色的和我说了一个上午的剧情。原来她喜欢胡歌饰演的主角。
那时我还不知道胡歌是男是女,同事就痛心疾首的说是鸡同鸭讲。我告诉她,不怕,我看书。她说看书看不到演员把角色的内涵诠释的淋漓尽致的那种呈现,书中的人物是死的、是固定的。我不以为然,认为看书可以有无尽的想象空间,人物是活在思维想象里,而不是荧幕上。和她理论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得出结论:你有你的电视剧,我有我的十六开。
那天下了班就直奔文采书城,没让我失望,书架上赫然摆着《琅琊榜》。又是厚厚的三大本书,我也就用半个月,看完了。书还是书,束之高阁,随时可以再读。
这一次的《庆余年》,一样是火的妇孺皆知,身边好几个人都在谈论,连我家那俩个孩子都追着看,不免也引发了我一看究竟的欲望。孩子们介绍说,可以用他们的爱奇艺会员账号看剧,既然如此,那就看吧。不过我怕麻烦孩子们,就花了六元钱自己注册一个会员号,一改往日的追书模式,变成追剧。爱奇艺,真方便,看剧不受限(像不像广告)。
来看一下作者和剧情梗概吧。《庆余年》这部剧是一个叫“猫腻”的网络作家写的,他比较知名的作品还有《择天记》和《朱雀记》等。
故事内容大致写的是,主人公范闲,是一位从现代穿越到类似于春秋时期的南庆国吧, 刚出生时母亲被杀,自己被母亲的手下五竹救走。路上碰到母亲的忠实拥骞——陈萍萍,指路给五竹,让他带着范闲去澹州。
被带到家乡澹州后范闲由主母看护成长,小时候的范闲特别可爱并且天赋异禀。六七岁时他的父亲范建派来一位老师,是用毒大师。五竹叔则是他的武术老师,一直训练他练习一门霸道武功,这在后面有伏笔。
16岁时父亲范建接他回庆国京都,碰到了一次暗杀。进京路上还碰到一美女,一见钟情,后来发现是未婚妻林婉儿。
京都险恶,范闲出于自卫,被迫击杀多人,并且杀死上八品高手,名震京都。各方势力开始拉笼范闲。
范闲初到,就上任监察院提司,一时间天下闻名。穿越前他爱好抄书、背诵古诗词,李杜诗篇,苏辛词句,红楼梦等等随着他的记忆,穿越到春秋时期,被其顺手拈来,成就一番诗仙美名。名扬四海,迷遍京城少女。
此时,庆国内部纷争四起,各方人马都在为立储角力。范闲身处其中,频繁应付,不知不觉中已打破现有的平衡,成为各方面的死敌,尤其是自己的丈母娘——庆国第一美女长公主。后来,他九死一生,打探得一个秘密,明了身世,原来自己竟是皇上的私生子。之前那一切不能解释的怪异现象,豁然贯通。
电视剧的结尾是嘎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据说还有第二季。
《庆余年》主要有两条线索:一、范闲的成长是明的线索铺陈;二、范闲母亲叶轻眉一开始便死了,但她的一生始终贯穿着整个剧情。一明一暗,把庆国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尽揽其中。
剧本如何,就不评论了。几个主角倒是不能不说。
陈道明扮演的庆帝,沉稳霸气,不怒自威,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古代帝王的真实再现。
“达康书记”吴刚扮演的陈萍萍,面目柔和,言语真诚,实则却是心狠手辣,独断专行。
高曙光扮演的范建,即望子成龙,又护犊子,很到位的呈现出一个当爹爹的良苦用心。
三个老戏骨有几出子同台戏,看的是惊心动魄,击掌叫绝。那声音、那动作、那眼神,连下眼皮的神经组织跳动,都能收放自如。真是无一处不是戏。
追剧结束,颇有些慨叹,果真如我那位花痴同事所言,小说里看不到演员把角色内涵诠释的淋漓尽致的那种呈现,书中的人物是死的、是固定的。影视剧里演员表演的人物是活的、生动的、有血有肉的。
然而,网络剧虽好看,始终是娱乐性较强,与做人做事上并无太大裨益,还是少追为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