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力禾
前几天包商银行被央行接管,让一些买了包商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着实捏了一把汗。
我们知道,存款有存款保险来保障,在50万元以内是可以得到足额赔付的。包商银行被接管后,更是增加了国家信用的保障。因此,储户完全可以放心。
但是,银行理财产品是绝对没有保险来保障的,况且国家还在大力打破刚兑、禁止兜底。这次对包商银行的接管,相关部门的答记者问中说:“包商银行个人理财各项业务不受影响,原有合同继续执行,无需重签。”也就是说,发行机构是没有倒闭的风险的,但是具体的产品风险还需要投资者自己承担。说实话,包商银行产生了如此严重的信用风险,其发行的银行理财难道就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投资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2018年,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相继施行,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刚性兑付问题受到严格的监管,理财市场正在发生剧烈变化。近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的理财子公司相继开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人即将由银行转变为银行的子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横空出世对投资者到底有哪些影响呢?
首先,发行机构名字变化带来的心理影响。原来的发行人“中国工商银行”变成了“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变成了“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交通银行”变成了“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子公司”。理财产品合同上了少了“银行”二字,投资者心里免少不了起些波澜。
其次,作为独立核算个体的理财子公司,其实力肯定不如母公司——银行。熟悉《公司法》的朋友一定知道,母公司作为子公司的最大股东,仅以其对子公司的出资额为限对子公司在经营活动中的债务承担责任;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以子公司自身的全部财产为限对其经营负债承担责任。
在我们的金融体系下,银行是不大可能倒闭的,但银行旗下的子公司则很难说。理财产品发行人改为子公司后,投资者面对的理财产品发行机构的风险上升,极端条件下可能破产倒闭。因此,理财子公司的实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投资理财风险。这可是以前的投资者根本不用考虑的问题。
第三,子公司理财产品类基金化。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会越来越像公募基金。一是全面的净值化,对于大部分理财产品,投资者将可以通过净值来随时查看理财产品的收益状况(当然也包括亏损)。二是高风险产品的增多。子公司管理办法对理财子公司发行大大放松了对权益类产品的限制。股市天天盼着银行理财资金入市,就是想让理财机构多多发行权益类产品,以便为股市带来增量资金。权益类产品风险高,对低风险偏好的普通投资者可不是什么好事。今后投资者务必更加留心了,要对产品的投资类型的进行鉴别。
总之,银行理财子公司隆重登场,标志着我国资管行业进入新阶段,对投资者的是深远的,或将改变投资理财习惯和方式,闭着眼睛买银行理财的时代已经彻底一去不复返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