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说过: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人们常常希望用最快捷的方式获得最想要的结果。
殊不知,越是想走捷径,就离自己的目标越远。正所谓: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01
有一次同学聚会的时候,张波讲过他在初中时候的一段经历。
他说,那时候上学真的不容易,每次学期开学,父亲总是赶着马车,把他送到学校,交上十几块钱的报名费,然后将一口袋面粉交到学校食堂,换上够一学期吃的饭票后,就算把他安顿好了。
当一切手续办完后,父亲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赶着马车就急急匆匆地回家了。他的家乡在偏远的山区,离中学大约有30公里的路程,一来一去就是整整一天。
每一次,当他看着看着父亲赶着马车离去的背影时,他多么想跟着父亲回去,他真的不愿意吃学习的苦。
但一想到回家种地更苦,快到嘴边的话硬是被他咽回去了。因为他知道,只要他打退堂鼓,父亲巴不得他回家种地呢!
后来,他实在忍受不了学习的苦,偷偷地跑回了家里。其实,父亲早就看透了他的心思,几乎没有说一句安慰他的话,就让他每天跟着去地里干农活,风里来雨里去,还不到半个月时间,他被折磨的无精打采。
父亲依然没有啃声,似乎也在考验他。终于,有一天,他累的连一点力气都没有了,躺在地头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一股山风把他吹醒后,他发现父亲还在默默地劳作。
他突然感到无比地愧疚,学习苦,干农活更苦。吃完晚饭的时候,他鼓足了勇气,向父亲说,还是想回学校去读书。
父亲沉默了一会,淡淡地说道:“世上干啥都不容易,没有苦哪来的甜?”
当他再一次回到学校时,所有的委屈和抱怨都化为乌有,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也就是从那以后,他懂得了苦中寻乐的意义,学习成绩一步一个台阶往上冲,几年后,终于考上了心意的大学。
02
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曾自嘲的把自己坚韧不拔地与苦难抗争的信念称为“关于苦难的学说”。
他在给妹妹兰香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出生在贫困的农民家庭,我们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自身的局限性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首先要自立自强,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但来崇高感。亲爱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一生充满快乐,有位了不起的哲人说过,痛苦难道白忍受了吗?他应该使我们伟大!”
孙少平从他学生时代到成年的揽工汉,经历的都是极端艰苦的生活,他在痛苦的磨砺中形成一种对苦难的成就感、自豪感。
正是这种人生哲学的支撑,孙少平忍受剧烈的肌肤之痛,接受常人难以忍受的人生考验,甚至在地层深处、在矿井这一凶险的黑暗世界里,也不失“吃刚咬铁”的硬汉风度和不畏艰险的强者气质。
没有人愿意选择苦难,但真正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最懂苦难的人,因为经历了苦难,让他们变得强大;经历了苦难,所有的不如意,不开心都变得风轻云淡。
03
如果说生命是一个轮回的话,那么,我们哭喊着来到这个世界,终究要哭喊着离开这个世界。
是啊!没有谁的一生是顺顺利利,称心如意的,越是光鲜的人生,背后越隐藏着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挫折。
深以为然。
看似平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想要好的生活,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般的样子,而是一场自己与自己争锋相对的决绝。
看过一个故事:
唐贞观年间,有人开了一家磨坊,并从集市上买来一头驴跟一匹马,把它们关在家中一个不见天日的小磨坊里。这人让驴子跟马做自己的苦力,天天驱赶着它们绕着石碾子没日没夜地转。
面对这种遭遇,驴子彻底失望了,它想,完了,完了,自己的余生注定要在这里度过了,于是,它不断伸长脖子,发出刺耳哀鸣。
磨坊主是个脾气暴躁的人,每当听到驴的叫声,就会冲进磨坊用棍子或鞭子对着它一顿猛抽。磨坊主的态度让驴子更加悲哀,时间不久,它就变得骨瘦如柴了。
马却不然,虽然它跟驴子干着一样的活儿,但它从没忘记自己的理想,在日复一日的机械运动中,它一直告诫自己,只要能够吃苦耐劳、不偷懒、不断努力,自己就一定能够冲出这小黑屋,重新走进广阔的天地纵情驰骋。
于是,马在黑暗中卖力地工作,整日的操劳不但没有把它拖垮,反而使它更加膘肥体壮、四肢矫健。终于,机会来了。一心向佛的唐王下定决心,让玄奘到西天取经,并下旨在百兽中为其选一坐骑。
后来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经过千挑万选,最后,玄奘选择了那匹膘肥体壮、吃苦耐劳的马。于是,唐王下诏,将马赐予玄奘,封号白龙马。
马随玄奘西去,一路历经坎坷,取得真经,获如来佛赐金身。而驴子仍旧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小磨坊里,日复一日地围着石碾不停地转啊转啊……
有句话说得好:“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生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奋斗出来的精彩。
愿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着,辛苦着,快乐着,每一个日子里闻鸡起舞,不辜负生命赋予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