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1755天】
是让自己觉得舒服
还是勉强自己?
端看是“自己”更重要
还是别人更重要
我越来越冷淡和慢热了,这样很舒服。
前两天看到武志红老师说自己总是不自觉关注身边人的需求,所以就不出门。我也是,我没有工作中的交际,有事说事,没有节日的拜访和交际,朋友也是,要好的就多见多聊,放弃了向外拓展人脉的野心和妄念,出去学习,聊得来的,人品不错的,成为朋友后,也会时时挂念着。
我是个很擅长照顾人,很擅长安排行程,吃喝,住行的人,与我出去的朋友都不知不觉会把这些琐事交给我(她们都很聪明,很懂得谁能依赖,自己就可以偷懒了),很快就会发现我点菜好吃,我找到酒店好住,会玩会享受,很少有机会是有人什么都帮我安排好,什么都不用我管的机会。
一方面我也喜欢照顾朋友们,另一方面我也会觉得累,有时候出去能不能就只跟着她们吃喝玩乐呢?这也是我喜欢去岳阳小笨那的原因,她都安排好了,带我去吃的也好吃,住也好住,玩么就是朋友们聊天,很开心,很简单,去个两三天,度个假,回来。
所以我现在越来越冷漠,不再那么容易打交道,因为我不想照顾那么多人的情绪,反应,需求,我很敏锐,但这份敏锐也是我的负担,有意识地关闭,让自己回到自己,关注自己,照顾自己。
上次出去住酒店,拒绝他人同住,我也在纠结和忐忑中,觉察到要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自己的需求——想要清净的休息空间。后面再出去,也会根据自己的状况看是合住,还是独处,而不再纠结和内耗。
每一次看清自己内心的“纠结和内耗”,都是一次成为自己的机会——为什么纠结?因为我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想勉强自己,可是似乎这样不合群,不好,是不是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把别人的感受纳入顾虑的范围,这就会内耗自己的能量——遇到这样的对话,先问问自己“我想要什么”。习惯了这样和自己对话后,人就不容易有选择困难症了,对自己更加了解,也更容易做决策——“这次我希望和人链接,所以我想和人一起住”,“这次我只想安静呆着,所以我选择一个人”,觉察了自己的感受,就没有那么多顾虑和不安,可以很快做出决定。
包括我的爱憎分明,如果某些人的某些行为举止,分辨出是我不喜欢的人,我是会一直拉黑名单的,最好不要让我再见到这个人——我曾经也想着改变,这样很不好,应该更随和一些。现在则是放弃了,可能对方更看不上我呢,何必勉强自己要周到要平易近人呢?
我讨厌这个人——这是我下意识的反应。但是我又想“平易近人”,还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把他人纳入了自己的考虑范围——我首先要照顾好自己,其次才是他人。
就这样吧,用这句话来形容就是,“我已经放弃治疗了”,把自己照顾好,让自己舒服,觉察自己的情绪并且安放好,就很不容易了,谁都想要去照顾,想要成为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人,最终发现这种话不过是别人说来希望你能够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谎言,我识大体成全你,谁来成全我?
在朋友,家人面前,我觉得有必要照顾的人中,我可以合群,顾全大局,这是关系中的彼此照顾,并不会让人觉得委屈,可是如果这份退让对所有人都一样,那它就会让自己难过了。
有点自私,有点冷漠,有点距离,并没有不好,因为我还是我,没有变,我的朋友还是很喜欢我,拒绝了那些可有可无的陌生人,拒绝勉强和委屈,照顾好自己,善待自己的情绪,感知,觉察,注意力,心力,回到本心和初心,过得更加自由自在,舒适惬意。
而且,当我觉得我的朋友象中央空调一样处处周全,处处都想安排好,说实话,我会觉得失望,可能人都是自私的,都希望自己是被特殊对待的那个——但也无可厚非,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方式。
-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