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自称喜好文字的写者来说,对中国文学史所知极少,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着实汗颜。
前阵,卓老师计划在群里开一个《中国文学史简史》的公开课,旨在帮助大家梳理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涵养一些文学素养。这个课比较适合小白和零基础的小伙伴。
我立即心动了,但鉴于我的工作性质是倒班制,难以兼顾。经确认有回放后,果断报名。
10月15日晚上21时,正式开启了第一讲。由于当班,没能参加直播课。事后回听,简单整理了课程的内容。
一、为什么要了解文学史
1.翻译文学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翻译文学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当代文学更是如此,几乎没有哪个作家不受西方文学的影响。
例如:余华、东西等,都深受西方文学影响。长期如此,也许后期会失去对中国文学的语言。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文学,我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2.中国叙述需要中国传统文学的力量。从传统中汲取力量。
例如:莫言,受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小说影响。
中国叙述需要中国传统文学的力量,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作家。
还有,汪曾祺的作品,也充满了我们中国文学特色语言。
二、“中国”
“中国”一语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义民。
或(国):戈字代表战争,左边范围代表城墙围着城市。这个时候的中国指的是京师(西周时期的国都)。
后逐渐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的代称。周边成为四夷: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
从夏朝到唐朝时期的中国千版图的变化,说明一个观点:中国,在历史的变迁,民族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变成了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以汉民族文化为基础。
所以,中国文学史,主要是叙述以汉民族文化为主流的文学史。少数民族文学不在其列。
三、“文学”
内涵: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文学家、文学评论。
外延:文学与政治(朝代)、文学与音乐、文学与社会、文学与历史。
思考:是不是经济越繁荣,文学越昌盛呢?
经济繁荣并不一定带来繁盛,但中国文学史它是跟着朝代更替进行叙述的。
四、“史”
纪年法
天干地支:偶数和偶数搭配,单数和单数搭配。
公元:即公历纪年法,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以耶稣诞生之年为纪年的开始。
公元一年(没有公元零年的说法),即是公元元年。是中国古代西汉的末年(九岁的汉平帝继位)。
朝代的演变:夏—商—西周—(平王东迁)东周(公元前475年分春秋战国时代)(根据都城位置来命名)—秦(公元前221年)—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
《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连。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