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写的文章《包公祠火了的背后……》还没捂热,包公祠被普通百姓拜祭的事件,又有了新的进展……
某地包公祠的门前刊出了告示,内容是:包公祠因需维修,暂停对外开发,给游客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落款是景区管理处,至于什么时候开放,只字未提。
包公祠外家征性地堆了几包水泥和沙石……
早不维修,晚不维修,有人哭诉了,就找借口(维修)把包公祠关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当地景区管理处,生怕前来包公祠哭诉(冤情、委屈和不公平)的百姓太多,又害怕当今的网络传播太快,引起连锁反应,导致乌纱帽不保,故才有比下策。
《国语·周语上》中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其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众所熟知。
意思是:阻止人民说话的危害,超过了堵塞河川的危害。
亦可简述为: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普通百姓一未上访,二未大闹公堂,只是在包公祠,向距今近1000年的“包青天”塑像,哭诉一下心中的委屈,就让衙门中人如临大敌,惊慌不已……
何也?不言而喻,民众苦天下不公平久矣!
这让我想起西周的第九代君王周厉王,就是典型的“防民之口”的败亡者。
史记周厉王即位以后,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更加严重了。
大臣召公听到国人的议论越来越多,便进宫劝谏厉王说:“民不堪命矣。”意思是“老百姓受不了啦,这样下去,恐怕要出乱子”。
周厉王不但不听劝谏,反而派巫师去监视“国人的活功,禁止他们谈论国家政事,并且鼓励告密,凡是被告的人,一律处死。
《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在这种恐怖统治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人”虽不敢言语,却用怒目相视来表示心中的愤恨。
周厉王以为他的恐怖政策终于把国人的舆论镇压下去了,非常高兴。于是,他得意洋洋地对召公说:“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听后提醒他说:“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若雍其口,其与能几何?”
意思是:用堵住人民嘴的办法来治理国家,比起用堵截河水的办法来治理水患更坏。
水只能让其畅通无阻地流走,对人民只能广开言路,通过各种办法,让各种不同身份的人,把各方面的话统统都讲出来。不让人民讲话是不会长久的。
对召公这番出自肺腑的忠贞之言,厉王充耳不闻,于是,“国莫敢出言”,全国上下再没有人提意见了。
没过多久,召公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有一天,很多的奴隶和平民突然联合在了一起,声势非常浩大,并赶走了周厉王,这就是史上有名的“国人暴动”。
正因为周厉公的所作所为,才有了“国人暴动”、西周才走上了衰败、才有司马迁那篇有名的《召公谏厉王弭谤》。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不知道包公祠当地的衙门中人有清醒之人不?连普通百姓找个哭诉之地都被封了,情何以堪?
不多说了,看透而不说透,也是我等理智之人的明哲保身。
做好自己,远离尘嚣,力争强大,以抵销这世界的不公平,也是众多普通百姓的当务之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