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三章 第一节 以“人生”为本位的现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三章 第一节 以“人生”为本位的现

作者: 考文学 | 来源:发表于2019-08-04 21:28 被阅读0次

    编辑 | 考文学

    排版 | 考文学

    一、背景

    这一思潮的兴起,从根本上说是五四人的发现与人的意识觉醒的必然结果。因此,它的背景也离不开五四人的发现这一辉煌的文化背景。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文化背景是这一思潮的大环境,没有这一环境也就形成不了这股文学思潮。

    同时,这一思潮的兴起,还有具体的环境。它包括:

      1 、对旧文学批判后,建设新文学的时代需要。

      我们知道,五四文学革命初期是猛烈反对旧文学的,到了 20 世纪 20 年代,对旧文学的批判已告一段落,而建设新的文学的任务则摆在了新文学先驱的面前,顺应这一潮流,五四先驱们开始自觉地以创造新文学为己任,于是,随着一大批现实主义作品的问世,随着理论上自觉的提倡,这一思潮也就出现了。

    2 、介绍外国文学的某种倾向,是形成这一股文学思潮的又一背景。

    介绍外国文学包括思潮,是五四时期最红火的文学活动。

    一些情趣相投的作家,通过介绍风格、倾向相近的文学作品、作家,自觉不自觉地走到一起,而形成了这股文学思潮。如,鲁迅、沈雁冰等对果戈里、托尔斯泰等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作品的介绍。

    3 、科学与民主思想广泛传播,是这一思潮形成的又一背景。

    科学思想主要是进化论(这是最早系统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李何林先生提出的。他在《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中就曾指出,五四时期的科学意识,主要就是进化论。)考察五四新文学、新文化先驱的主张,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们知道,五四时期的科学,主要不是指科学知识,而是思想方法,即科学的思想方法,而进化论,则是先驱们在倡导新文学、批判旧文学时,使用最广泛的思想方法。如胡适就是根据进化论而提出 “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 ” 的观点的;陈独秀、刘半农也是根据进化论来解剖旧文学与新时代的矛盾的。

      民主思想则主要是个性主义、人道主义等。这些思想深入人心,使作家们自觉地正视现实,反思历史,从中发现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为新文学的长足成长提供了先进的思想资料。

    二、特点

    1 、强烈的现实人生意识。注目现实,要写出它的 “ 血 ” 和 “ 泪 ” ,即把握现实人生的重大问题,不咀嚼身边小小的悲欢,更不将这小小的悲欢当作整个世界。

    2 、浓厚的文化意识。改造国民性主题的提出以及形成的创作倾向,是其集中的体现。

    也正因为如此,当鲁迅和文学研究会的同人注目国民性问题的时候,他们思想的锋芒都指向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使这股以人生为本位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具有了浓厚的文化意识。当然,他们着眼的主要是精神文化,这也是因为,国民性主要属于人的精神范畴的原因导致的。

    3 、显然的大众意识。这表现在两个方面,或者说,包含了两层涵义:

    ( 1 )他们所强调的人生,是最广大民众的人生。如沈雁冰曾说,所谓 “ 人生 ” ,不是贵族的人生,而是 “ 平民的人生 ” 。

    ( 2 )他们倾向反映具有普遍性的大众的人生。这一点,在他们的创作中表现得最充分。这种具有 “ 普遍性的大众的人生 ” 主要有:

    A 、苦难人生(如乡土派小说)

    B 、愚昧人生(鲁迅的《药》、《孔乙己》、《风波》、《阿 Q 正传》等最有代表性。)

    C 、灰色人生(以叶绍钧的创作,尤其是小说为代表。)

    D 、理想人生(如鲁迅《故乡》中的孩子们的人生;冰心作品中童年人生等。)

    (解释)他们之所以将孩子、童年等人生作为理想的人生来表现,主要因为:

    第一,当时的他们,无法预测未来美好的人生是什么,所以,作为现实主义者,他们更愿意面对已然的童年的人生或将要有未来的孩子的人生,而不愿凭主观想象未来的人生。

    第二,也与他们,尤其是鲁迅信奉的进化论有直接联系。鲁迅当时坚信:将来胜过现在;青年胜过老人,孩子是未来的希望。

    4 、鲜明的悲剧色彩。

    这在创作中表现得最明显。

    其悲剧包括 “ 双重悲剧 ” 与 “ 单一悲剧 ” 。

    前者以鲁迅为代表;

    后者以叶绍钧等为主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三章 第一节 以“人生”为本位的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cu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