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处于弱势群体的孩子,一般会选择隐忍委屈自己、讨好对方、或顺从或对抗的方式来和重要他人互动,构建新的人际关系模式。
2、选择隐忍委屈自己,多内向理性一些。刺猬式人际关系模式,靠近、抗拒、远离。
3、选择讨好对方的,多外向感性一些。讨好是为了增加掌控感和主动性。要么讨好一方,攻击另一方;要么选择认同双方。
4、每一个症状都是有功能的。生病能获益。对抗也能获益,能产生力量感,增加成就感,但是可能会破坏亲密感。
5、亲密感低的人在任何人际关系中都会保持距离。
6、价值的条件化有先天的本能和后天习得。后天在父母强化好的,打击不好的时候,如果亲子关系不错,孩子会把父母认为的好的价值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价值体系。
反思自己这些年构建的人际关系模式,两个字“隐忍”(不过很多时候在爸爸面前还是能够任性生气的),不惹事,不去主动争取,相信努力能够改变命运,更多的是所谓的“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小时候体弱多病,父母虽然没有怎样打压责怪,但也没有表扬,最烦的是他们的争吵,妈妈和爸爸吵,和爷爷也会吵。我不去评判谁对谁错,对于奶奶对家庭琐事的诉说,听了很想逃。所以有了上初中第一周没回家(别的同学周三就想家哭了),是母亲过来看我,虽然有下雨路途遥远的原因,更多的是我对家的感受性不好。也是从那一年开始我很少生病。
亲密感低的人在任何人际关系中都会保持距离。有时候会被爱人责怪:“要不是你生了他俩,都怀疑你是后娘。你姓冷一点没错,看你有时候冷漠的”。我听了不以为然,一直认为自己表面冷漠,内心似火,能觉察到但就是不想表达罢了。
孩子是拯救父母的天使,带着解决亲子问题的迷惑,半路出家学习心理。今天多少对自己的问题有一点点了解,并尝试去改变,重要的是学着去频繁的拥抱、接纳和赞美了。尤其是在四岁的老二身上,任亲密感“肆意横流”,小家也越来越温馨了。初次收获成长的福利,更坚定了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倒认为这是不想成长的借口。坚持走在正确的“学”路上,总有一天会发生质变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