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谓的回忆和未来失去意义,一切的爱和恨都不过是虚妄,甚至存在本身都无所谓事实和妄想,那么,真的只有迷人的死亡是能够属于当事人的,只有迷人的死亡才是理所当然的。存在于现实的我们亦如,或许绝望的时候,只有看更绝望的暗黑小说才能够得到安慰,忘记现实,沉溺于虚幻的感情,理所当然地认为,暗黑才是真治愈。不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也不是自动隐入黑暗而放弃光明,而是根本无所谓黑暗与光明,因为这种区分也是毫无意义的。
那么,我将在把这部极致暗黑,极致致郁,也极致治愈的恶童日记推荐给您。请在这极致的虚幻中徜徉,虚度愉快却无意义的短暂时光。
确切地说,应该称作恶童日记三部曲,共包含三本书,恶童日记,二人证据,第三谎言。三这个数字,与神曲不谋而合,内容也颇为神似。地狱,炼狱,天堂。只需要反过来,便能完美对应恶童日记三部曲。
第一部,恶童日记,对应了神曲中的天堂。很多人单看了第一本,便开始嚷嚷恶童的恶,嚷嚷这个绝望的不能理解的世界。可是在我看来,第一本只是纯粹的温暖和幸福。因为战乱,双胞胎被母亲送往乡下。“在来到这里住下之前,我们从不知道我们的妈妈还有一个妈妈。我们都称呼她‘外婆’。别人喊她‘老巫婆’。她一直喊我们是‘狗养的’”。故事就从这不大温馨的亲情拉开序幕。第一部讲述了双胞胎们在这里的故事,世界并不美丽,因此其中偶尔出现的希望也更美丽。恶童们并不寄希望于这些偶尔出现的美好,他们生活在这个宏大的世界,却只与小小的二人世界相连,小小的又是宏大的世界,我们的世界只需要我俩彼此。这种感情,大概每一个从现实中逃入书籍和动漫里,逃入电影电视剧里的人都能够理解。淡漠,理性,相互依赖又彼此独立。冷漠又满怀感情地面对世界,是多么骄傲,多么完美,多么令人羡慕的姿态。即使这个世界如此冷酷,如此不合理,至少有这样的小小天堂,那是完美的世界,存在于现实的天堂。
第二部,二人证据,对应了神曲中的炼狱。双胞胎们分开了,过着各自的生活。就像柏拉图在会饮篇中所说的,从前的人类是一个圆团,所有器官的数目都依比例加倍,却被宙斯从中剖开,才变成了现在的人类,所以他们只好不停地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双胞胎也一样,当他们分开后,就自动抛弃了小小的天堂。他们自认是在前行,在炼狱中承受试炼,抗争命运,怀抱希望,期待未来,其实只是毫无意义的垂死挣扎。双胞胎其中之一继续留在乡下,照顾那个叫做玛迪阿斯的孩子,像爱着自己一样,像爱着自己的过去一样,像爱着自己幻觉的天堂一样,照顾这个深藏的隐喻,照顾这个自造的虚幻希望。白色的骨架来自过去,所以是那么迷人,静静地,溺爱地陪伴着。很多人觉得鲜血和内脏鲜艳的颜色才美丽,或许要读了这本书才会明白,白色的骨也是性感迷人的存在。
第三部,第三谎言,对应了神曲中的地狱。放弃希望吧,放弃过去的温暖吧,放弃记忆中的幸福吧,因为那些都是虚妄。从天堂的梦中惊醒,从炼狱的希望中跌落,其实我们自始至终,都只生存在地狱中。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萨特的那句“他人即地狱”,萨特本人也是生活在完美主义的幻想中,才没发觉,自己早已背离了追求的希望,因为他自己也是别人的地狱,更因为他追求的也只是海市蜃楼。扯远了,不想对第三谎言的具体故事多说什么,因为剧透会大大削弱阅读这部书的乐趣。双胞胎只是各有各的悲恸与绝望。生活不同,却有着同样的不幸。作者依旧运用近似孩童的冷静叙述,几乎感觉不到个人感情,那厚重的感情却深深隐藏在文字之外。“火车。这真是个好主意!”正像结尾,这近似欣喜的感情中,究竟掩埋了什么,即使读过原文,或许也难以描摹其中深厚感情的万分之一。
书籍的最后附着一篇采访稿,作者石剑锋,里面有一小段话是这样的:
——虽然她(雅歌塔·克里斯多夫)的小说呈现不少荒诞的情节,但作家坚信,她写的是她和她熟悉的人的故事。“我写的是我自己的真实童年”雅歌塔说。
因为无论我们怎样逃到虚幻中去,逃到书籍和动画中,逃到电影电视剧中,无论那些虚幻的描述多么暗黑,我们其实早就明白,最残酷最绝望的黑暗,只是我们的现实生活罢了,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的地狱中。
以漫画《幽游白书》里的一句话来结尾吧。“我发觉内心中的某处逐渐腐化。但是,我从未试着去阻止。因为我逐渐发觉,那个腐化的部分,才是真正的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