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份关键词:焦虑
进入开学倒计时,安静了一个假期的班级群里又开始热闹起来,班主任老师的通知如一道催命符,咚咚呛呛,如大战前的鼓点,声声敲打在老母亲的心上。
看着通知里一条接一条的要求,内心崩溃,只想说一句:臣妾做不到啊!
自家的娃,普普通通一小孩,放个寒假,不能玩吗?
有几个娃能自觉完成作业,有几个妈不用鸡娃?
现在孩子的假期叫假期吗?
不过是换个场所写作业。
统共二十多天的假期,放假头七天,四门课外课轮番上,不上没办法啊,万一学习不好,又没有一技之长,将来怎么办?
学霸永远是家长的骄傲,学渣反正另辟蹊径,最苦最煎熬的是中层。除了拼还是拼。
然后一本寒假作业本,手抄报两张,作文3篇,古诗30首,还有每日体育作业,数学报每日一题,加元宵节自制个性灯笼一盏。
年前把寒假本完成,年三十到初五、六不是在吃吃喝喝,就是在去吃吃喝喝的路上,家长们忙打扫,忙年货,忙一日三餐,忙聚会,走亲访友,哪有心思看娃写作业?
作息自从三十晚上守岁就变成半夜睡,第二天十点起,早饭和午饭几乎连着吃。毫不夸张,醉生梦死。
从初七开始扭转放任模式,变成夺命模式。初十三报名,不做来不及了。天天催作业,偏偏剩下的作业都是困难的。
不知道别人家的娃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能一天写一篇作文,还得是在不停地“敲打”之下。每一次趴在桌上半天,憋不出一个字,每次都会问开头怎么写,接下来怎么写,然后……
新学期学校将举行古诗词大会,我自己都觉得好难,已会70首,至少还需记30首,一天能背一首,最多能背6、7首吧,汗颜!
死记硬背我觉得没必要,孩子对古诗的欣赏水平还很浅薄,我们知道每首古诗背后都有特定的历史人文环境。
我们现在去背,一定会先去了解背景,看看赏析,品味这首诗它的精华句子,体会如何好,作者创造的意境美在哪里,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特有的韵律,在吟诵间与诗人神思沟通。简单到说理解了再去背。孩子不一样,不管写的啥,背了再说。
一直奇怪为什么古人七岁就能作诗,现代人只能背诗?当然,古代文人的诗词水平能代表他的文学造诣,也不是什么人随便写首诗就流传千古的。
个人认为学古文不是附庸风雅,不需要急功近利,诗词比赛适合专业人士不适合小学生。
不是我酸,一个年级一千二百多名学生,选拔之后出30人比赛,百分之三都不到的人得到了鼓励奖赏,其它人陪跑。
初衷是好的,发扬传统文化。作为普通学生家长挺累的,真心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