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对很多人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平常年份,这一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听着罗胖讲那一个个故事,仿佛就是生活中的一个个的片段,然后被他用时间这根线轻轻的串了一起,成了一串珍珠项链。
2022这一年,从年头到年尾, 一直都在做核酸,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这一年,我身边有太多的人换了行业,也包括我自己。
……
这是2022年底,很多人的现状,或许在这个凛冬,我们暂时看不到明晃晃的未来,只知道我们都在努力,努力想把工作做好,想把日子过好,想好好爱身边的人,想凛冬赶紧过去,想看到春暖花开……
“年龄危机”“改行”,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许多人都想“动一动”,至少换一条赛道试试。
没有哪条道能一直走到黑了。
罗振宇老师的《时间的朋友》第五个故事《建筑师与婚礼》。
对于今天的故事,我听了三遍……
从袁媛的经历里,我得到的启发是:
就是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不被身份标签限制,边走边打包无数技能和个人特质,可以灵活变换工种,同时不会浪费任何一段经历。
袁媛就是这类人,她没有被“建筑师”这个职业标签绑架。她把自己30多年的人生里搜集到的所有养料,统统打包带走,然后找了一个自己觉得还挺有意思的行业,在那里重新开张。
“添酒回灯重开宴”,无非就是这么回事。
如果是是,正在经历主动或者被动的改行,那你不妨像袁媛这样想问题:哪里是什么改行?不过是带上全副身家,换个地方再开张。
最后触动的,不只是故事内容,还有学习方式。
人生在世,重要的不是身份,而是内核。
不是我想活成什么样的身份,而是我想活出什么样的内核。
正如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说的,“我不是很多,但我是自己的全部”。
罗老师说,是我的那些突出的特质和偏好,是我的那些独一无二的经历,是我穿越时光走到今天带在身上的所有东西,构成了现在的我。也许在世俗的眼光里,它还不够好,但它足够独特。
这才是我的“内核”。
我们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证书和技能,而是过去一切经历的总和。
我受过的教育,经历过的职业背景,甚至犯过的错误,它们给我留下的遗产,都可以成为我当下价值的支撑点。
我希望把自己想做的事情一直做下去,比如书写人生、用文字堆砌时光是我成就感、满足感、欢喜感的所在。
所以我擅长控场,抓细节,激励团队,落地执行,达成目标。
能有一方天地,让我尽情表达自我,这就是我努力打造的“内核”。
凭借我的内核,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有重新开始的“底气”。
每一天,我都为更好的自己“拼尽全力”。
有些技能,随着阅历渐深,年岁渐长,反而更容易打磨出时间的光华。
在“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输入—思考—输出”中不断打磨出时间的光华。
社会上总有那么一类人,他们不被身边标签限制,边走边打包无数技能和个人特质,可以灵活变换工种,同时不浪费任何一种经历。
所以哪有什么改行?!
不过是带上全部身家,所有本事,换个地方再开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