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在英国繁盛的荒岛文学中,人们一直都有以美好的结局来结束人们幻想的习惯。比如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辛格顿船长》,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巴兰塔的《珊瑚岛》以及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金银岛》等等。但有一部荒岛文学却恰恰反其道而行,那就是英国现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长篇小说作品《蝇王》。
《蝇王》中的主人公其实是参考巴兰塔的《珊瑚岛》,不过在《珊瑚岛》中,主要是展现人类互相关爱,共同守护人类文明的思想,他倡导的是人性的美。而《蝇王》则是要表达人性的恶,文明最终无法战胜野蛮的悲剧。
在表现手法上,《蝇王》同其它荒岛文学作品一样,同样是以荒岛作为生存背景,主人公们被迫流落于此,然后开始通过各种努力获得生存机会,最后逃出生天。不过本书最大的亮点是作者通过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存行为以及细腻的心理刻画来逐渐展现出人野蛮、可恶的本性。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此深入了解。
人性的善恶之争。
故事在一开始便用海螺和野兽两个意象事物来隐喻文明和野蛮。
起初在这群小孩刚刚掉落到荒岛时代表文明民主的拉夫尔就用捡到的海螺把流落失散的小孩们重新凝聚在一起,给予他们信心和鼓励,并帮助大家建立了一个有序文明的生存规则。但是后来随着海岛上出现了不知名的野兽嚎叫声,本已变成惊弓之鸟的孩子们,就因为害怕而慢慢失去了理性。为了抵抗恐惧,他们内心原始的蛮力和兽性也渐渐开始膨胀,刚刚被建立起的文明随之崩塌。最终以拉夫尔为代表的文明秩序被以杰克为代表的野蛮所替代。。
在这里海螺和野兽是一对相对的意象,即善和恶的对立。拉夫尔利用海螺试图按照文明社会的秩序来帮大家建立起海岛规则。他成了小岛上第一个文明秩序的缔造者,他的朋友猪崽子是其忠实的拥护者。两人通过不懈努力将散落四处的小孩子聚集在一起,起初他们得到了大家的热切拥护,这就意味着在人们没有遭遇生存威胁时,文明是具有着极大的感召力的。
但正如成年人的世界一样,在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里一定会有一些异类的存在。比如代表野蛮的杰克便是如此。每当孩子们因为惶恐而出现军心动荡的时候,强壮的杰克就会带领大家,利用野蛮和暴力来发泄内心的惶恐不安,他们开始逐渐相信内心的欲望和力量,行为也变得越来越残忍。久而久之,杰克变得越来越有号召力,人们慢慢放弃了拉夫尔,最终拉夫尔被孤立,野蛮代替了文明。
现代文明的不堪一击
起初,作者最先设计了一个文明秩序的开端,让所有的孩子包括带代表野蛮的杰克都是拥护拉夫尔的。但随着事态的逐步发展,人们内心的恶便逐步显露了出来,最终几乎所有的小孩都站到了邪恶的一方。代表先知的西门惨死、拥护正义的猪崽子被打死、代表民主的拉夫尔遭到了全体背叛,至此人性中的恶也达到了高潮。作者通过种种隐喻向读者传递出了理智根本无法与本能抗衡的思想。
现在西方国家在经过了漫长的文艺复兴时期之后,便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文明、平等、民主的思想体系。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就是传递着强烈的文明自由和正义观念,这对西方后世国家制度的形成以及政治统治的设置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说是近代乌托邦思想的重要源头。不过戈尔丁对此思想,却充满了怀疑。
他将荒岛设定成一个简版的乌托邦国家,那里是一个原始的存在,所有的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在没有遇到生存威胁之前,孩子们尚且可以重新建立并且追随文明秩序,但一旦遇到危险,那些暴力团伙便轻而易举的摧毁了刚刚建立起的文明制度,紧接着便是一环扣一环的追逐和杀戮,直到最后所有人的原始兽性被完全激发出来,此时已经没有任何秩序和规则可言。
由此可见现代文明建立起来的平等,自由,民主的思想,根本无法战胜人们内心的邪念,当恶被激发时,乌托邦式的梦想也就会随之烟消云散。
重回现实后的反思
虽然作者主张人性本恶,但其实他的内心却充满了矛盾。在《蝇王》结尾,拉夫尔被杰克团伙逼到走投无路时却突然意外发现前来营救的军舰和军官。这些曾经互相残杀的孩子们,最终被重新带回到文明的世界里去,有了一个美好的结局。
没有了危险,孩子们又重拾天真,此时他们为之前所做的事情而痛哭不已。书中这样写道:拉夫尔面对被烧毁的的海岛,失声痛哭,他为童心的泯灭和人性的黑暗而悲泣,为忠实而有头脑的朋友猪崽子坠落惨死而悲泣。
结局虽然有点像机械降神的意思,但却给读者们留下了开放性的思考空间。戈尔丁认为成人们的战争其实只是更大规模的孩子间的猎捕,虽然孩子们得救了,重新回到了文明世界里,但又有谁来拯救军舰和军官呢?
人们不会无端向善,但却绝对会盲目从恶。当世界上只剩下生存这一选择时,人就会变成野兽,黑暗虽不能永恒,但却能吞噬绝大部分的光明。珍惜当下,珍惜和平,希望我们永远不会碰到生存抉择这样的惨烈悲剧。
★关于作者:文艺逗的正能量小猫一枚
★自媒体人,用语言分享我的快乐,用文字温暖你的人生
★首页点击“我的故事”,了解小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