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非爱行为”。什么意思呢?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
不少母亲也经常会对孩子说,你看看,自从我生了你以后,我工作也落后了,人也变老变丑了,我一切都牺牲了,都是为了你,你为什么不好好念书呢?
我曾经也是一位自我感动,自我牺牲的母亲,经历了职业的瓶颈,经历了深刻的痛苦反思,经历了长达两三年的持续学习(传统文化和心理学),我才逐渐厘清了我和孩子作为个体的不同课题。
02
让自己成为那个管道
举世知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萨提亚有一首诗歌《如果你爱我》,她提醒我们,所有的爱要建立在“自爱”的基础上,否则爱的能量不均衡,便容易出现各类情感纠葛,对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的影响更甚。
她说,
你若不爱你自己
你便无法来爱我
这是爱的法则
若你是干涸的
我便不能被你滋养
若因滋养我而干涸你
本质上无法成立
自我牺牲里没有滋养 有的是期待,压力和负担
虽然爱自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萨提亚的诗歌让我明白了本质的东西,那就是生命的本质是生生不息的流动,生命如此,爱如此。
当我成为一个管道时,杯满自溢,那自然的,没有压力的,像阳光一样丰盛的爱便流向了我们的孩子。
无条件的给予,心甘情愿的给予。
你要明白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分离为目标
英国心理学家 Sylvia Clare 曾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不知从何时起,孩子的行为表现,成了父母的成绩单。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依赖感,继而造成了人对“自我”渐渐扩散到了“重要他人”身上,比如孩子。这时,父母就会将孩子的行为表现和成绩,纳入自我价值系统中来。
子游(孔子的学生)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这是什么意思呢?
子游说:对待君主太过繁琐,会招来羞辱。与朋友交往太殷勤,就会被人疏远。
对待孩子也是如此。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
我们来看看管理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比重。
0-3岁100%付出,100%管理,
3-6岁50%,
6-12岁25%,
上了初中再减半,
上了高中再减半,
父母的关注,父母的约束要渐渐减少,让孩子自己去管理,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走远,为了让孩子走开,独立地生存。
如果我们老把他们护在跟前,不让他们做这做那,那是害了孩子,因为他们必定是要走向独立……
昨天我坐动车从杭州回上虞。在动车上,有一个孩子,幼儿园阶段的年龄。他自己取了杯子,就接了热水。
反观我自己,我一定会在没接水的时候就会加以制止我的孩子。我害怕他烫伤。我是在没有安全感的家庭环境成长的,这造成了我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孩子妈妈过来了,也没有对此大呼小叫,而是平和地说:“我们马上下车了,这水有点烫,先不喝了。”
我看到孩子如此被允许,才敢去做,他可以感知水是烫的,所以,他也只是接了一点。
相反的,我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连获得感受的机会都被我剥夺了。
想想自己,“放手“这件事情,我做得非常不够。
正如上图所示,儿童与父母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与同龄伙伴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上升,与教师的交往在小学中年级以前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之后则一直维持在交往比率的20%左右。
这种趋势表现出儿童人际交往和社会性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值得父母和教师重视。
03
走向分离的三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我希望孩子是一个诚敬的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某大一学生连线中国内地考研指导教师张雪峰,说自己已经自学完了四年课程。很想跟着导师学习,但导师不回微信。
张雪峰说,首先你自学完了,不代表你掌握。跟老师说话不要像跟我说话一样,觉得自己很拽。
大连明德书院创办人李显峰校长在《教子有方》里写道,
如果您希望孩子未来得遇明师,得大学问,一定要教她从小学诚敬。中国古代家庭传的是孝道,以孝传家;学堂传的是敬道,不敬者无师。
第二把钥匙是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利他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如果一个孩子有了利他的好习惯,他到了社会以后,首先人脉会很多,别人愿意和他往来,他是一个愿意帮助别人的人,会给别人留下很好的印象;随着人脉多,机遇就会多,别人给他创造很多机遇;机遇多了以后他在每一个机遇中去锻炼自己,在帮助别人当中成长自己;成长带来了能力提升。
没有机遇就没有成长,能力是慢慢锻炼出来的;有能力为别人服务,就会产生自我价值,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三把钥匙是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感恩的人。
稻盛和夫说,
活着,就要感谢!
首先,人一旦抱怨就阻断了和世界的连接。很多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当我们去细品每个东西背后的来之不易时,也就获得了拥有它的感激之情。
其次,遇到挫折了,我希望渐行渐远的孩子,能够看到多样的世界,也能包容各种境遇,始终感恩,每天顺遂。
《珍妮特小姐》是一位育有一子的80后妈妈,一直走在成长和学习的路上。
至要莫若教子,教子有方的路上,我们一起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