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不需要任何时候都和孩子共情。
比如孩子说: 妈妈,放学后我要去大马家。”家长不用刻意说:“哦,你决定去朋友家。”
只需说:“谢谢你告诉我。”
当孩子期望我们了解他们感受时,再共情。
02问孩子“为什么,怎么了,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受……”会增加孩子的难题。
有时候孩子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生气,或者说他不敢说,怕大家觉得这只是一个很小的问题。
所以我们需要去接纳孩子的感受,而逼着他们给一个解释。
03把问题细化,替代回答“我了解你的感受”。
如果你只是简单地对孩子说,我了解你的感受,孩子通常都会不相信你:不,你根本就不了解!
把问题细化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上学第一天会比较紧张,那么多新东西需要适应。”
04孩子的话让你感到难过,让孩子也知道你的感受。
当孩子对家长说:我讨厌你,我恨你之类的话语时。有些家长不知道该做出什么反应。
你可以对孩子说:“不喜欢我刚才听到的话,如果你对什么事情生气,可以用另外的方式告诉我,我可以帮助你。”让孩子也知道家长的感受。
05孩子很生气,很难过时,还可以让他们画出自己的感受。
有时孩子根本就听不进去时,就可以让他以画的方式发泄出来,慢慢他就可以平静下来。
06接纳孩子的感受,不意味着允许他做你不能接受的事情。
比如孩子在玩黄油,可以先对他说:“这样很好玩的吧。”随后说:“黄油不是用来玩的,如果你想搞艺术,可以用彩泥。”
我们发现孩子的感受被接纳和理解了,他们也就比较能够遵守我们为他们设立的界限。
当我们能够设身处地的,把孩子的伤心难过等负面感受,想象成自己身上的伤痛,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就会越来越敏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