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七个主要诸侯国,即赵、魏、韩、齐、楚、燕、秦,被称为“战国七雄”的七国并立的局面形成了。战国的历史,就是这七个国家进行兼并战争、比拼国力的历史。其间,又有策士穿插其中,纵横捭阖,呈现了一幅云谲波诡的历史画卷。
全民皆兵的战国时代。
春秋时期的战争还讲究“礼”“让”,贵族们在作战的同时,还表现出“不擒二毛”这样的绅士行为。进入战国,这些礼仪的面纱逐渐褪去,战争变得更为残酷和冷血。
步兵的作用日趋重要。西周、春秋时期,贵族喜欢随葬车马,全国发现过很多贵族的车马坑,随贵族地位的高低而规模不同。因为战车是当时最主要的战争工具,战车的数量是评价国力的重要标准。车兵与步兵是春秋时期各国军事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战略、战术的发展,让战争更加追求速度和灵活,而骑兵的兴起,使之成为可能。马是很早就被驯服的骑乘工具。早期中原人不会骑马,马只是用来驾车。在春秋末年,开始有人骑马,但在马上骑乘自如地打仗,这技巧还没有掌握。战国时代,中国北方生活着的游牧民族已经掌握了精湛的骑射技能,行动轻捷便利。与多个少数民族接壤的赵国,备受胡骑侵扰之苦,赵国虽然武器精良,但是笨拙的战车和迟缓的步兵,在“来如飞鸟,去如绝弦”的胡骑面前,只能是挨打的靶子。
赵武灵王痛定思痛,下令“胡服骑射”,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朝野一片哗然。保守派大臣竭力反对。武灵王不为所动,劝说反对派首领公子成,让他和自己一起穿上短衣紧袖的胡服上朝,自上而下推广“胡服骑射”。
车、步、骑三种兵种的配合使用,成为中国整个冷兵器时代兵种配合的基本形式。
战国时代的军事家群体。军队人数的增多、兵源的变化和武器装备的进步,让战争变得更为残酷,也让指挥战斗日益成为一门艺术。
春秋时期出世的《孙子兵法》注重战略,到了战国时代,一大批更富有实战技能和经验的军事家诞生了,吴起、乐毅、白起、孙膑等成为一时翘楚,登上了历史舞台。
位于山东淄博的遄台遗址,据当地考古专家推测,曾经是齐国的赛马场,著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个故事中其实更多地强调了智慧,而忽略了目的。田忌赛马的策略出自孙膑,田忌的真正用意是向齐威王举荐孙膑。孙膑最终得到了齐威王的赏识,被拜为军师。
随着孙膑为齐国所用,战国时期最为经典的两场战役就在齐魏两国之间展开。这就是后人津津乐道的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在桂陵之战中,孙膑创造出了“围魏救赵”的经典军事战术,齐国军队不仅解了赵国之围,而且大败由庞涓统领的魏国军队。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了两座汉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竹简。这些竹简用早期隶书书写而成,研究人员推测,竹简写定时间在西汉文景时期到武帝初期。这批竹简中含有相当一部分先秦时期的兵书。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同时发现。
据《史记》记载,孙武仕吴,孙膑仕齐,双双有兵法传世。《汉书·艺文志》中著录有《吴孙子》和《齐孙子》,即分别指孙武和孙膑所著的兵法书。然而后来只有《孙子兵法》一书传世,于是引起了无数争论。甚至有学者认为,世上本无孙武其人,《孙子兵法》是孙膑的著作。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发现,终于证实孙武和孙膑都有兵书著作传世,解决了这桩千古公案。也让后人进一步认识了孙膑这位战国时期卓越的军事家的兵法思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