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哈利波特读后感

哈利波特读后感

作者: 食肉龟的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22-07-16 18:33 被阅读0次

本文读完需要20-30分钟,希望大家可以耐心看下去。这里既有对小说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的总结,也有作者的一些粗浅分析,当然也借鉴了网上很多的评论和网图,分享给所有哈迷朋友们,同时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来认真地读一本好书。

目录:

一、前言

二、冲动的哈利波特

三、哈利、罗恩、赫敏及金妮间的关系

四、平等自由的思想

五、复杂的邓布利多

六、霍格华兹四大学院

七、矛盾的斯内普

八、不一样的卢娜

九、结语

一、前言

花了整整三个多月的时间,利用各种碎片时间读完了《哈利波特》(Harry Potter)英文版。回过头来看电影,除了个别地方的小改动,基本上都忠于原著的描述,哪怕在细节和台词上也差异不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罗琳(J. K. Rowling)不只是一个出色的小说家,也是相当不错的编剧。当然这与电影和小说基本同期发布是有很大关系的,本来就是奔着拍电影去的嘛。不过毕竟每部电影只有短短的两三个小时,还是无法像原著一样把每个细节都说的那么清楚。电影有电影的好处,紧张连贯的情节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沉浸感,但往往容不得你多想,也会让人忽略掉语言本身。而文字有文字的妙处,可以更细致地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感受,给人以更丰富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整整七部小说199章290万的文字,罗琳讲了一个非常完整、自圆其说而又层层铺垫递进的故事,加上作者关于魔法世界的丰富想象力和细腻的语言描述能力,自然而然呈现出一种非常强烈的画面感,看到关键情节让人欲罢不能。哪怕是已经看过电影知道剧透,再回来看文字仍然有很强的冲动看下去,亦或者是,想从书中找出电影中没有说清楚的细节和来龙去脉。需要强调的是,这么长一部小说,居然(几乎)找不到一处挖了坑不埋的漏洞,作者的逻辑严密性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作为一部通俗小说,《哈利波特》无疑非常成功,无论在商业上还是文学成就上,都不失为一部巨著。

但同样,作为一部通俗小说,特别是和商业化电影结合起来的小说,在深度上却容易被人诟病。小说讲了一个关于爱和勇气、自由和平等、正义战胜邪恶的符合普世价值观的故事,披上魔法的外衣,不只西方人津津乐道,作为东方人也很容易接受、被吸引甚至被感动。但反过来说,这种价值观的设定却显得有点单薄,尽管作者隐射了很多现实世界存在的矛盾(如种族主义),尽管小说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非常鲜明,但仍不免于给人俗套之感。个人认为,这是通俗小说的风格决定的,受众面广,必然要符合大众的脾胃。故事太精彩了,人物性格和深层次的矛盾就会被掩埋在绚丽的故事情节中。我们看魔幻的西游记,就不能期望它像红楼梦那样来剖析人性。前者在故事情节中体现人性,后者用人性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每种小说有不同的风格,能给人不同的阅读体验。英国人有写通俗小说的良好基因。狄更斯的小说刚出版时也备受诟病,但这并不妨碍它们成为文学名著。

二、冲动的哈利波特

在哈利波特身上,有几个特点体现的特别充分。毫无疑问,他是勇敢无畏的,我们似乎看不到他感到恐惧的时候。像平头哥一样,他的字典里没有“害怕”两个字。当别人都在小心翼翼的称呼“神秘人(You Know Who)”或“黑魔头(Dark Lord)”的时候,只有他(除此之外就是邓布利多)敢于直呼伏地魔之名。其他人,比如纳维尔(Neveille Longbottom)、罗恩(Ron Weasley)也很勇敢,但在遇到险境时还会倒抽一口冷气,在哈利身上则完全看不到这一点,至少是非常不明显的。在经历那么多生死时刻之后,只有在走进禁林(Forbidden Forrest)准备接受死亡时,他才第一次认真地思考死亡这件事情,注意是思考,而不是害怕。也正如邓布利多(Albus

Dumbledore)所说,“You are the true

master of death, because the true master does not seek to run away from Death.

He accepts that he must die. ”哈利波特才是死亡真正的主人,他不是像伏地魔一样试图用魂器来追求永生,而是直面死亡本身。

与哈利波特的勇敢无畏相关联的,是他的冲动。他是感性和直觉驱动的,当他认为一个事情非常重要或者得知伙伴遇到危险时,他的行动往往带着一股偏执和狂热的味道。在受到伏地魔欺骗、以为自己的教父小天狼星(Sirius Black)在魔法部遇到生命危险时,哈利完全听不进去任何劝告,直接杀进了魔法部,却导致最后来救他的小天狼星的死亡。这是他第一次反思自己冲动带来的危害和有所悔恨,但后面依然我行我素。“I am afraid I counted on Miss Granger to slow you up.  I was afraid that your hot head mightdominate your good heart.”邓布利多对哈利的弱点看的很清楚,一颗发热的头脑往往会毁了真正的目的。若不是赫敏(Hermione Granger)在旁边详细策划理智分析,不断地让他慢下来,估计哈利已经死了很多次了。或者只能发挥主角光环,在必死的时刻一次又一次地侥幸逃脱(Narrow Scape)。

当然,这种冲动并非只有坏处。哈利有的不仅是冲动,还有良好的直觉判断。他的思路是,先不要去考虑困难和危险,而如果这件事情非做不可,那就马上行动,过多的谨慎思考往往会错失良机。刚刚从古灵阁(Gringotts)银行地窖中偷到了哈奇帕奇(Hufflepuff)的金杯、千辛万苦逃了出来,哈利在脑海中“看到”愤怒的伏地魔要回去查看留在霍格华兹(Hogwarts)的魂器拉文克劳(Ravenclaw)的冠冕,他的第一反应是必须赶在伏地魔之前回到学校,找到并毁了冠冕。赫敏惊呆了,"We can't just go, we haven't got a plan, we need to -",这都累趴下了,现在连个计划都没有,就要直奔虎口?但哈利就这么决定了,"We

need to get going”,简直霸气外露。当然最后证明,他的这种判断完全正确,去晚了就没戏了(虽然再一次发挥主角光环,让邓布利多的弟弟阿不福思(Aberforth Dumbledore)救了他们并用密道送进了霍格华兹)。

这里不得不说哈利波特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极强的好奇心,最擅长的事情就是躲在各个角落里偷听(谁让他有隐形衣呢)。毫不夸张地说,他的第一手情报,大多是偷听得来的。也难怪,邓布利多什么事情都不和他说清楚,就只能靠自己去推理,这也是哈利对邓布利多心有怨言的重要原因。因为好奇心和偷听别人说话,遇到的危险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一有机会,他还是心痒难耐非得搞清楚不可。比如,在魔法部的密室中遇到的神秘帷幕(小天狼星就是倒入这个帷幕而死去的),听到帷幕后面有人窃窃私语,哈利忍不住就要冲进去看个究竟,若不是赫敏把他拉住,他就挂在里面了。不过,话说回来,整本小说的情节,很大一部分是靠着哈利的好奇心来推动的,前三部的冒险经历尤其如此,魔法石也好,密室也罢,哈利主动探寻的因素占了很大比重。而在第四部之后,随着伏地魔的崛起,哈利和伏地魔之间的冲突开始表面化,我们会看到更多的是“使命感”在驱动情节。邓布利多下了好大一盘棋,哈利三人组、斯内普和邓布利多自己,都不过是棋子之一。

与其他人物的相对单线条的性格相比,哈利的性格更为丰富,有明显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在全书中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心理发展和成熟过程。但我们依然看到,这些性格特点,都被强烈的故事性和主角光环所掩盖。我们会为情节感动,但很难为人性感动。超人拯救了地球,但他也是普通人,仅此而已。

三、哈利、罗恩、赫敏及金妮间的关系

关于哈利、罗恩和赫敏三人组的话题,聊的人已经很多了。小说说的更多是友情,对爱情的着墨不是重点。但赫敏最后没有和哈利在一起,而是选择了罗恩,这让很多哈迷们耿耿于怀,据说罗琳本人也表现出犹豫两难的态度。毕竟女人慕强者,英雄配美人,才是大家津津乐道的桥段。罗恩和另外两人比起来,实在要暗淡的多。

但这里首先有个误区,按原著描写,赫敏的长相很普通,特别是早年两颗大板牙和一头蓬松的长发并不招人喜欢,过于要强的性格也让她缺少一点女人味。而哈利其实是很颜控的,不管是初恋张秋(Cho Zhang),还是妻子金妮(GinnyWeasley),都是一等一的美女。赫敏的男友只有罗恩(可能还有一个不太说的清楚的克鲁姆(Viktor Krum)),而张秋和金妮的男友换了一茬又一茬,就足以说明问题了。电影中因为演员选型的缘故,赫敏比金妮更漂亮,其实有很大的误导作用。

哈利和赫敏都是非常要强的人。哈利的强势是一贯的,他认定的事情就会义无反顾的去做,很难被人劝得动;别人可以提意见,但做决定的基本是他自己。赫敏的要强在于万事(至少她擅长的事情)要做到第一,不肯落于人后;哈利因为拿到了混血王子(斯内普)的笔记、通过作弊在魔药课上的表现超过了自己,她心里就不太舒服了。所以,我们看到哈利和赫敏经常在争论的,是一个事情该怎么做的问题,哈利凭直觉就要行动,赫敏总是在盘算各种风险,这种争执的过程其实很心累。特别到了后期,赫敏基本处于一种被动的角色,她和哈利说话时也是缺乏气势的甚至隐忍的(比如她在从大蛇纳吉尼(Nagini)口中救下哈利时不小心弄坏了他的魔杖而表现地过度自责),这和她面对罗恩时完全是两种风格。在有一个共同使命需要奋斗的时候还好,一个善谋一个善断,搭配很完美。但真到了日常生活中,这种性格的冲突就会变成要命的问题。当成朋友很好,当成爱人可能就很累了。

反观赫敏和罗恩,作者从一开始就刻意描写了他们之间不停的小口角。但你会发现,这种口角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虽然两人也时不时爆发冷战谁也不理谁,但并不会带来严重的隔阂,相反小打小闹中增进了感情。这种争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早期的罗恩爱抬杠比较轴,不懂得女孩子的心思。后来他从一本恋爱秘籍中学到了技巧(他还向哈利推荐来着,但哈利完全没在意),用在赫敏身上时,赫敏还是非常受用的。罗恩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但他的优点是有自知之明懂得服软。当三个人在寻找魂器的流浪过程中,罗恩一方面因为自己帮不上什么忙而懊恼(基本都是另外两人在讨论他只能在旁边听着),另一方面因为伙食恶劣而不爽,加上脖子上的斯莱特林(Slytherin)挂坠盒的黑魔法的影响,导致他负气出走。在他回来后,赫敏大发脾气不再理他,罗恩的表现简直可以说是舔狗,但最终还是赢得了赫敏的原谅。这种事情发生在有着强烈自尊心的哈利身上,是无法想象的。不过话说回来,罗恩虽然没有赫敏聪明,没有哈利有魄力(和主角光环加成),但他的勇气、执行力和牺牲精神是毫不含糊的;很多冒险行动没有罗恩的存在,估计也很难完成。互相弥补不足,这才是三人组存在的真正价值。

再回来说哈利和金妮。金妮在前期的存在感很弱,一开始是一个仰慕哈利的小女生(特别是第二部中哈利从密室里救了她的命,起因也是因为她向汤姆里德的日记本吐露自己暗恋哈利的情愫),到中间因为哈利对自己无意转而追求自己的感情,一直到第六部开始和哈利互相爱慕,才有了更多的笔墨描写。她通常是被排除在三人组的行动之外的,哪怕和哈利确认关系后依然如此。哈利要走上寻找魂器的不归路,不想让她承受风险和痛苦而主动提出分手,这说法还是略有点牵强。话说金妮和哈利在一起的过程本来也有点牵强,哈利怎么就突然爱上了金妮,甚至于把她当成灵魂伴侣,来的是比较突兀的。不过,他们的关系也许才更符合英雄美女的设定。金妮是崇拜和尊重哈利的,她不会去和哈利争执事情该怎么做,她只要把自己能做的做好。但她不是一个拖后腿的花瓶,她自己的能力也很不错,也不缺乏勇气和智慧,比如在霍格华兹保卫战中的实战能力以及作为魁地奇找球手的天赋,就体现地很充分。所以,尽管过程牵强或者不太符合很多人的期望,哈利和金妮在一起也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四、平等自由的思想

哈利波特整部小说,都贯穿着一种追求平等和自由的思想,这也是西方普世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冲突,都来自于巫师与麻瓜之间的偏见。普通麻瓜并不知道巫师世界的存在,但是像佩妮姨妈(Petunia Dursley)一家那样,对巫师抱有敌视和恐惧心态的,也非常典型。这大概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麻瓜对巫师的迫害,导致巫师们最终决定隐蔽起来(想想历史上女巫的恶劣名声就知道)。但本书的重点不在于此,而是部分纯血统出身的巫师对麻瓜所持有的歧视,甚至于不把他们当成同类,而是像蟑螂一样令人厌恶的东西。这种观点在巫师世界有着巨大的分歧,大部分巫师对待麻瓜的态度是敬而远之、井水不犯河水;少部分人像罗恩的爸爸亚瑟韦斯莱(Arthur Weasely)那样对麻瓜抱有很强的兴趣和好感;而那些歧视麻瓜、崇尚纯血统的巫师们,大多进入了斯莱特林学院,最后在伏地魔的让巫师统治世界的口号蛊惑下,主动或被迫成了食死徒。

这里不得不说一句口号,“for the greater good”,为了更伟大的目标。这句看似高大上的话,在西方世界的口碑很差,因为这往往意味着为了服从所谓全局利益而牺牲掉一部分人的利益甚至生命。据说希特勒就说过类似的话,黑巫师盖勒特·格林德沃(Gellert

Grindelwald)和邓布利多年轻时一起谋划改变世界也说过这句话,这为种族主义埋下了祸根。但邓布利多最终没有在这条路上走到底,而是在1945年打败格林沃德挽回了自己的荣誉。1945年这个时间点,隐射的意味是非常明显的。顺便说一句,西方世界认为东方文明看重群体价值会牺牲个人自由,这种偏见,其来源也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们对伏地魔的反抗,本质上就是对平等世界的追求。巫师和麻瓜是平等的,人类和其他智慧生物(半人马(centaur)、妖精(goblin)甚至家养小精灵(house elf)),都是平等的,应该消除彼此的成见。这个愿望看起来很美好,但现实世界却是残酷而不如人意的。这个世界的冲突和战争依然在不断地上演。人们都站在自己的立场和利益角度思考,人和人之间、民族和民族之间的理解,恐怕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

这里尤其要谈一下家养小精灵。和会反抗的妖精不同,家养小精灵是一个被彻底奴役的种族。他们和主人之间有着不可打破的魔法誓约,凡是主人要求的事情,他们都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大部分巫师对小精灵是一种完全忽视的态度,就好像他们只是工具而没有感情。就和小天狼星一样,他对小精灵克利切(Kreacher)的态度是极度蛮横的,这让克利切对自己的主人充满了仇恨而又不能反抗。哪怕罗恩一家人,对待小精灵也没有什么特殊感情。在这一点上,只有麻瓜出身的赫敏,为小精灵的遭遇而感到不公(据此说,罗琳是把赫敏当成自己来写的),成立了家养小精灵解放阵线,试图让在霍格华兹厨房里干活的小精灵们追求自由,为自己的工作赢取报酬。但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没有一个小精灵领她的情甚至恶言相向。在他们眼里,背叛主人是对小精灵最大的侮辱。奴隶当久了,觉得要求自由是一种侮辱,这是很大的讽刺,也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隐射。这里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小精灵多比(Dobby),他背叛了待它非常恶劣的主人马尔福(Malfoy)一家,转而来保护哈利波特;来到霍格华兹学校的厨房工作,他是唯一一个索要报酬的小精灵。即便如此,他内心里仍在自我对抗,每次都要用撞墙来惩罚自己。最后他为了救哈利和他的朋友们而牺牲,他的墓碑上写着“Here Lies Dobby, a Free House Elf”,这也是对自由最大的肯定。

五、复杂的邓布利多

电影中的邓布利多是一个淡定而善解人意的老头,他的一把白胡子不由自主地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当然,他对哈利波特表现出来的确实不乏这种长者的关怀。但仔细去读原著,邓布利多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的这种善解人意,是建立在他100多年的人生阅历和对人性的把握上。他可以看透每个人心中所想所愿,并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里去。哈利很多次内心独白,感觉到邓布利多一双犀利的眼睛能把自己看透,在他面前没有任何秘密可言,这其实会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因为对方能把你看透,你却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可当哈利每次表现出来不满或愤怒,邓布利多都能通过巧妙的语言来化解,该安慰的时候安慰,该解释的时候坦诚解释(原谅我这个老头,做不到像你这么无私),连称赞哈利的时候也是那么真诚而不着痕迹,不由地让人感叹这老头真是个人精,深不可测啊。

前面说到,在对抗伏地魔的过程中,邓布利多是那个在下棋的人,哈利波特和斯内普是他最重要的两个棋子。哪怕在他死去之后,哈利和斯内普都还在按照他的遗愿行动,这种对全局的把控力和对未来的预判力是无与伦比的。但作为下棋的人,他和棋子之间的关系再亲密,毕竟成不了真正交心的朋友。他对哈利和斯内普始终有所隐瞒,斯内普很多次表现出对邓布利多不把自己当心腹和透露秘密的不满;哈利也说过“He shared a damn sight more what he was really thinking with Gellert

Grindelwald than he ever shared with me”,自己在邓布利多心中的地位远远比不上一个黑巫师。邓布利多每次的托词,就是有些事情不能说,或者还不到时候,“The moment will present itself in due course”。这对好奇宝宝哈利波特来说,实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邓布利多唯一交心过的朋友,可能也就只有盖勒特·格林德沃这个在伏地魔之前最声名狼藉的黑巫师,这也是邓布利多一生最大的污点。在邓布利多死后,预言家日报的记者丽塔斯基特(Rita Skeeter)就此大做文章,写下《邓布利多的生平和谎言》一书来诋毁他,也导致哈利波特对邓布利多的信任感大减。但撇开格林德沃黑巫师的身份,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天才在一起惺惺相惜,甚至超越了友情。据说罗琳爆出邓布利多出柜这个大瓜,还招致了很多哈迷的反对。对邓布利多来说,格林德沃从朋友、恋人变成敌人,在将他打败和囚禁后,他就再也没有朋友了。天才注定是孤独的。

六、霍格华兹四大学院

霍格华兹魔法学校的四大学院,代表勇敢的格兰芬多(Gryffindor)、代表忠诚的哈奇帕奇(Hufflepuff)、代表智慧的拉文克劳(Ravenclaw)、以及代表野心的斯莱特林(Slytherin)。不得不说,哈奇帕奇和拉文克劳(特别是前者)的存在感很弱。首先,这两个学院的精神,忠诚和智慧,体现的就不够充分。忠诚的概念太虚,说白了就都是好人,有人评论说哈奇帕奇的平凡巫师们构建了魔法世界的一砖一瓦,有点调侃也确实很真实。而智慧也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虽然拉文克劳历史上出过很多伟大的巫师发明家,但书中并未详述。其次,其现任院长的影响力也比较有限。哈奇帕奇院长斯普劳特(Pomona Sprout)整天摆弄着各种奇怪植物,矮小的拉文克劳院长弗立维(Filius Flitwick)每次上课都要在脚下垫着一堆书才能从讲台前露出头来,我们得到的印象大概如此,他们出场的机会和台词也是历历可数。当然我觉得电影比原著表现的要更丰满一些,哪怕是配角,演员的演技还是可圈可点的。相对比,反而是两个学院的个别学生更为出彩,拉文克劳的张秋和卢娜(Luna Lovegood)就不说了,作为张秋的前任,哈奇帕奇的塞德里克(Cedric Diggory)在火焰杯一书中也是非常关键的角色。

格兰芬多的勇敢无畏,在哈利三人组、金妮、纳维尔、乔治(George Weasley)和弗雷德(Fred Weasley)双胞胎兄弟身上,哪怕是在不那么讨人喜欢的拉文德布朗(Lavender Brown)和西莫斐尼甘(Seamus

Finnigan)等人身上,都体现的非常充分。在霍格华兹保卫战中,几乎所有格兰芬多的学生都坚守到最后并有不俗表现,其中还包括很多偷偷留下来的低年级学生,比如崇拜哈利、不停求拍照签名的科林克里维(Colin Creevey),他最后在战斗中牺牲。霍格华兹保卫战看得让人热血沸腾和感动落泪,可以说一半的功劳来自格兰芬多。

格兰芬多院长麦格教授(Minerva

McGonagall)的形象也非常鲜明。她看起来不苟言笑,但实际内心是火热甚至冲动的。也只有她敢直接怼邓布利多,而其他人多少都是敬重(甚至怕)邓布利多的。她在私下里对学生的保护无微不至,一边要维持表面的公平,一边还要给哈利波特这个到处惹是生非的家伙收拾残局。在哈利三人最后回到霍格华兹找拉文克劳的冠冕时,麦格教授果断地收拾了在学校作威作福的食死徒卡罗兄妹,赶走斯内普,快速疏散低年级学生并组织起保卫战,这种果敢和勇气,实在是对格兰芬多精神的最好诠释。

如果说其他三大学院的精神都是正能量的,那斯莱特林的野心、精明、不择手段则显得很阴暗。事实也是如此,德拉科马尔福(Drago Malfoy)以及他的两个跟班克拉布(Vincent Crabbe)和高尔(Grygory Goyle),还有跪舔马尔福的女生帕金森(Pansy Parkinson),一个个都显得自私而傲慢,以贬低取笑他人为乐。他们的父母大多是食死徒,和伏地魔一样崇尚巫师的纯正血统,鄙视麻瓜和父母是麻瓜的巫师“泥巴种(mudblood)”。邓布利多在描述斯莱特林的后裔、伏地魔的外祖父马沃罗冈特(Marvolo Gaunt)时的形容非常恰当:哪怕已经落魄到食不果腹,他依然为他那纯正的血统而骄傲。这是典型的斯莱特林风格。在霍格华兹保卫战开始前,斯莱特林的学生们几乎都一溜烟的跑光了;也不奇怪,自己的父母跟着伏地魔打到学校来了,不跑还能怎么办?

说斯莱特林学院的人为了野心不择手段是不错,自私归自私,但除了伏地魔和部分食死徒(丧心病狂如贝拉特里克斯(Bellatrix

Lestrange)之流)以折磨人为乐,大部分人也并不能算邪恶。很多食死徒发现跟着伏地魔的愿景很好(forthe greater good),但伏地魔的人品实在不咋地,对自己人和对敌人一样残忍。所以他们中有反水的(包括斯内普,以及小天狼星的弟弟雷古勒斯(Regulus Black)),有明哲保身退出的(如马尔福一家,以及曾经是食死徒、后来成为德姆斯特朗魔法学校校长的卡卡洛夫(Igor Karkaroff))。看来伏地魔的倒台也不是偶然的,除了大蛇纳吉尼以及死忠情人贝拉特里克斯,其他人都靠不住啊。

七、矛盾的斯内普

再说下斯内普,斯莱特林的院长,这个在整部小说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斯内普的性格其实非常矛盾。他的母亲是巫师,而父亲是麻瓜,他对斯内普及其母亲的巫师身份非常反感,经常爆发冲突。因为母亲姓Prince,斯内普称自己为混血王子。与马尔福这种家境优渥的富家公子相比,斯内普的童年生活显然是不幸的。所以,离家来到霍格华兹上学,对他来说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这种遭遇,与从小生活在孤儿院的汤姆里德(伏地魔)和寄居在姨妈家受尽冷眼的哈利波特,可谓是同病相怜。三个人都把霍格华兹当成了自己真正的家,只是不同的理念让他们最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本来斯内普是有可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的。他和莉莉伊万斯青梅竹马,一起来到了霍格华兹。他进了斯莱特林,可莉莉却进了格兰芬多。本来这也不是什么问题,可他偏偏遇到了校园小霸王、富家公子詹姆士波特,在中间横插一杠。斯内普和詹姆士一伙(主要是詹姆士和小天狼星)互相看不对眼,就和哈利波特与马尔福之间的敌视是类似的。只不过哈利代表了正义一方(加上主角光环加成),而斯内普选择了黑魔法和追随伏地魔。这也是莉莉最终放弃斯内普、选择詹姆士的主要原因。书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写,斯内普被詹姆士倒挂金钟进行羞辱,莉莉出来为他解围,结果斯内普因为脆弱的自尊受到伤害(怎么能让女人来救自己呢),脱口而出骂莉莉是“泥巴种”,这导致了莉莉和他的彻底决裂。所以,斯内普的不幸,有客观原因,但本质还是他自己的性格和选择决定的。

如果斯内普一直走黑魔法路线,也算不上不幸,只是人生的选择而已。可偏偏莉莉是他命中的死结。一个从小缺爱的人,初恋变成了他的精神寄托。当他还是食死徒时,他向伏地魔出卖了特里劳妮(Sybill Trelawney)教授关于“一个七月末出生的男孩将征服黑魔头”的预言,导致伏地魔对波特一家的追杀(当然斯内普并不知道预言和莉莉的孩子有关)。得知真相后,他恳请邓布利多保护莉莉,作为交换条件他愿意为邓布利多做任何事情。但结果大家都知道,波特夫妇死于伏地魔的索命咒,而哈利幸存了下来。斯内普悲痛万分(当然原著并没有电影中他抱着莉莉尸体痛哭的催泪情节),质问邓布利多为什么没有保护好莉莉。老奸巨猾的邓布利多直接甩锅给告密的虫尾巴即小矮星彼得(Peter Pettigrew),再来一句“Her

son lives. He has her eyes, precisely her eyes. You remember the shape and

colour of Lily Evans's eyes, I'm sure?"这段话简直太绝了,死死把住了斯内普的命脉。他和你深爱的莉莉长了一双一模一样的眼睛,你的前路还不清楚吗?和我一起来保护莉莉的儿子吧。从此之后,斯内普就再也没有自我了,彻底沦为邓布利多的棋子。

斯内普在保护哈利成长的过程中,其心情应该是极度复杂、矛盾和痛苦的。一方面看到哈利的傲慢和叛逆,简直和他那父亲、自己的情敌詹姆斯一样地令人生厌,忍不住地想要打击他嘲讽他;另一方面,在他的眼睛里能看到自己深爱的莉莉的影子,而不得不去爱他保护他。自己骄傲而脆弱的自尊心,也不允许让哈利知道真相,于是隐忍着承受内心的痛苦,被所有人误解和痛恨。直到他被伏地魔当成弃子、死于大蛇纳吉尼之口,他才真正的得到了解脱。斯内普是伟大的,他用牺牲成全了自己的爱。他也是不幸的,为了爱而失去了自我和理想。

八、不一样的卢娜

最后想特别来谈一下拉文克劳学院的卢娜洛夫古德(Luna Lovegood)。她在小说中的分量非常之重,也是我最喜欢、能单纯因为其性格而感动的角色。很多评论已经说的很清楚,如果赫敏代表的是理性,那卢娜就代表了与之对立的直觉。而全书中唯一能成为哈利灵魂伙伴的,也许只有卢娜一人。

在普通人眼里看来,卢娜(和她父亲一样)是一个疯疯癫癫的怪女孩,带着一个奇怪的胡萝卜耳坠,想法跳跃、不符合一般人的思维模式,这也导致她被其他同学孤立和取笑。表面上她对这一切看的很淡,对其他人的捉弄付之一笑,但实际上内心是很孤独的。书中有一个情节非常感人,当哈利三人来到洛夫古德家里,在卢娜卧室里看到贴着哈利、罗恩、赫敏、金妮和纳维尔的照片、旁边写满了“friends...friends...friends...”,哈利的内心被深深触动。这种纯粹的好感(affection),我觉得某种意义甚至超越了他对金妮的爱情。

和哈利偏重决断力的直觉不同,卢娜的直觉更多的是一种单纯的信仰。她相信便是相信,不需要任何理由和逻辑。她崇拜自己的父亲,哪怕所有人(包括赫敏)都认为谢诺菲留斯(Xenophilius Lovegood)写的《唱唱反调》杂志是胡说八道。她一开始作为局外人就相信哈利说的伏地魔已经回来了,哪怕其他人(包括哈利的室友西莫斐尼甘)都因为预言家日报对哈利和邓布利多的诋毁而怀疑哈利。她相信哈利的判断,可以毫不犹豫地随哈利一起冲进魔法部去救小天狼星,而不像赫敏一样提出逻辑清晰的各种反对意见。这种单纯的信任,大概连罗恩和赫敏也做不到。

在小精灵多比入葬之时,卢娜第一个做了悼词:“Thank you so much,Dobby, for rescuing me from that cellar. It's so unfair that you

had to die, when you were so good and brave. I'll always remember what you did

for us. I hope you're happy now”。希望你现在很快乐,很奇怪的视角,但却让人感动于这种纯粹和洒脱。

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恶意的揣测和争执,人和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如此之难,而卢娜保持了婴儿般的单纯和善良,这是最让人感动的,也让她和成年人的世界看起来格格不入。她遇到哈利和他的朋友们,信任了值得信任的人,终究还是很幸运的。但,这也许只是童话般的美好愿望。

九、结语

一部伟大的作品,既能揭露现实社会的深刻矛盾,给大家带来警示作用,又能剖析复杂的人性,让人有强烈的代入感。《哈利波特》在这一点上做的尽管有所缺憾,但已经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上。能让每个人都从中读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获得一些新的体验,为之感动,这就够了。

最后,静下心来慢慢读一本好书所带来的收获,不是看一部电影或者读一些快餐式的评论所能代替的。这个世界太过于浮躁,我们需要慢下来,让自己的心灵有时间和空间去好好反思。与大家共勉。

相关文章

  • 2022-02-18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读后感 利用寒假假期时间 ,我看了《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非常精彩 !先说题目...

  • 一月总结

    1 电影 1.1 哈利波特系列:《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哈利波特与凤凰...

  • 互动5

    【演过哈利波特 VS 没演过哈利波特】 acevw:不是谁都演过哈利波特 法神折翼:演过哈利波特 水希水希:没拍过...

  • 2019-02-17

    哈利・波特读后感 相信,大家都知道《哈利・波特》这本书。他是英国作家JK罗琳女士的著作,全书一共是七部分.分别是《...

  • 微课日修35:《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导读

    第二次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系列印象最深的是《哈利波特与密室》还有《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尤其是《哈利...

  • 哈利波特读后感4

    昨天我读了哈利波特第四本,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让我对哈利波特的评价更高的。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哈利波特...

  • 一周流水帐:2017年5月28日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22.8万字;哈利•波特与密室,24.5万字;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20万字;哈利•波特与...

  • 哈迷们 “哈利波特”第八部10月底上市?

    哈迷们,“哈利波特”第八部10月底上市?《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

  • 每周新游预告-2021年09.06-09.12

    本周(09.06-09.12)新游预告: 1、【哈利波特:魔法觉醒】 《哈利·波特》官方授权手游《哈利波特:魔法觉...

  • 2018-07-01

    李佳萱--哈利·波特奖 哈利·波特是《哈利·波特》中的男主角,虽然他出生不平凡,险些被伏地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哈利波特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ml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