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有人向我推了一首歌,基于她一直以来紧随大流的听歌风格,我没看就问,BOYS又有谁出新歌了?”
“不是啦,这次是我们家易祥千玺唱的别人的歌,那个歌手名字特有意思,叫郭顶。”
这应该是我十年里第四次从身边人的口中听到这个名字。
2006年,我刚刚上高二,大概是才懂得什么是青春的时候。
那时候的爱好,是在周日下午在离我家两个街区远的小音像店淘磁带。
那都是一些滞销的正版磁带,有着属于当时年代特质的简单而粗糙的包装,像硬包装的香烟一样,扯开压好的小封条,磁带就轻轻松松拿出来,不像后来的CD封条,那么难撕。
那是一个初秋的日子,我从一众林志炫、游鸿明中看到了一个新名字——郭顶。
还真的是挺有趣的名字。
音像店老板坐在摇椅上摸着自己的肚子跟我说,“郭顶,新出来的歌手,买一盘听听?”
其实后来我才知道,这张专辑出产于一年半以前。
当时他的第一张专辑封面上是一张符合那个华语音乐黄金年代的宣传照造型风格的臭屁的脸。
但却唱着与同时期那些甜腻的男生情歌不同的R&B、轻摇滚和蓝调。(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三个词是什么东西)
出专辑那年他19岁,听专辑那年我17岁。
那是我一整个秋天在随声听里翻面最多的一盘磁带。
郭顶的首张专辑很惊艳,之后的闪电过气也很痛苦。
2007年,快乐男声火遍全国,陈楚生、苏醒、魏晨、张杰、王铮亮、吉杰、陆虎这帮人直到现在还在幕前或幕后撑着内地华语男歌手的一小片天空。(你懂得,毕竟有一半都是汪峰撑的)
而这股火在我的家乡小城足足烧过了我整个高中生涯。
那段日子正是博客正方兴未艾的光景,我当时特别喜欢一个自称圈内人的音乐公司策划的博客,关注了他很久。
有次给他留言说到快乐男声们的热度已经到让人不堪其扰的程度了,他那边停顿了许久,回复我说,“其实我们音乐公司高层讨论这个的时候,觉得有以前有两个人无论是才华还是做出的音乐都要比这些人更优秀,只是后来被埋没了。”
我好奇的问“是谁啊?”
“你个高中生大概听都没听过吧,一个叫王珏,一个叫郭顶。”
我窃喜,我都知道。
后来,王珏从商做起了老板,公司越做越大,还参与了米兰世博会。
而郭顶,一直跟他的音乐在一起。
2009年,郭顶出了至今都没有实体的第二张专辑——《微微》。
那时,我在离家四千多公里的乌鲁木齐上大二。
专辑封面不得不说,亲民多了。
差不多同时,因为连续几期在当时炙手可热的《天天向上》中进行演唱,《微微》中的《我们俩》和《情歌两三首》开始在我的同学手机曲目中频繁出现。
那时候我最喜欢的歌却是《阳光里的时光梯》。
那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是在出板报的时候用这首歌当背景音乐。
因为特殊的原因,那段时间没有网络,好多人都听不到新歌,而这整张专辑我在回校前早已全部下载好。
有个部里的学妹听了几遍我的公放后,问:“这歌是郭顶的吗?好像呢”。
“是啊”。
“真的是啊,我听着就像,我这里有《我们俩》和《情歌两三首》,但听不到别的歌,学长有么”。
“都有啊”。
“快传给我!”说着就拿手机开了蓝牙。
啊,那时候才开始流行蓝牙啊。
这次终于要火了吧,我当时这样想着。
可是就这样,又过了五六年。
曾经也在我列出的“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火”的歌单中的薛之谦靠当段子手火了。
我这几年则已经基本被工作磨成了一个自己之前鄙视的SB。
“哎,你看给我们家老薛写歌的这个人,叫郭顶,名字好怪哦”。
“哦,......是挺怪的”。
其实早在之前几年,转战幕后的郭顶在乐坛凭借高质量的作曲已经小有名气。
突如其来的,2016年11月,郭顶出了第三张专辑——《飞行qi的执行周期》。
光看专辑名我就知道口碑要爆。风格颠覆性的变化得也让很多听过他歌的人惊掉了下巴。
于是很快有人惊呼,“这专辑质量能拿金曲奖!”
但写歌的人,似乎已经不像当年那个19岁的少年一样需要赞扬。
我也不再渴望自己喜欢的歌手变得大红大紫。
因为郭顶32岁了,我也28岁了。
网易对郭顶做了个专访,里面有个问题是“会考虑参加一些选秀或音乐综艺吗?”
他直白地说,“自己的性格,可能会给节目组造成困扰”。
关掉专访,我笑着默默把之前那个“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火”的歌单名字改成了“再等等,再等等”。
我们的新的不能在新的公众号 “消磨时间高级指南” 旨在为苦于无法消磨时间的你找到最高级最轻松的解决方式,关注我们,每天给你一个消磨时间的新选择。
(本文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和本号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