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庭教育指导师第一次作业,写的手抽筋,脑子不转了😂😂

家庭教育指导师第一次作业,写的手抽筋,脑子不转了😂😂

作者: 一个学渣加牛娃的陪读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19-12-09 10:01 被阅读0次

    案例(一)

    第一步:what

    1.案例中【孩子表现】是什么?

    孩子表现:

    案例一:孩子一不如意就哭闹。

    2.案例中【家长期待】是什么?

    孩子乖巧听话,不哭不闹。

    第二步:how

    1.家长的【教育行为】是什么?

    案例一:把孩子和自己关进厕所,等孩子哭够并认识到自己错了,说自己哭够了不哭了,才让孩子出来。

    家长的做法属于简单粗暴控制说教

    2.如何引导家长发现他的教育行为无法达成他的期待?

    1.问家长觉得她把孩子和自己关在厕所让孩子自我反思并承认错误的教育方式有没有改变孩子喜欢哭闹“不讲道理”的习惯?

    2.问家长觉得孩子为什么说自己不哭了,“意识到自己错了后”过几天孩子的又提出“无理”的要求,家长不满足,孩子就誓不罢休!

    3.引导家长好好想一想,是不是觉得孩子的无理要求就真的是孩子无理取闹,还是我们给孩子的行为冠上了“无理取闹之名”?两三岁的孩子对外界的认知和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完全不一样。2-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第-反抗期”。不少父母也感到两岁左右的孩子不听话、不服管、脾气大下面简述这时期儿童心理的两个主要特点:

    1、认识能力的发展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出现“头脑”中的心理活动,也就表象、想象和思维。这些都是属于高级认识活动的萌芽,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并导致他整个心理发展的转折。两岁左右儿童是表象出现的时期。表象是指人头脑中的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一岁左右的孩子虽离开妈妈时会哭,但容易哄,因他过一会就忘了妈妈,因此两岁的孩子爱哭,可能因为孩子的表象和回忆发展了,不能笼统地指责孩子不服哄、任性。

    二:延迟模仿也是两岁左右出现的。它比直接模仿水平高,即使榜样不在眼前时也能模仿见到过的榜样。因而,有时两岁左右的孩子会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虽思维的真正发生,孩子会出现探索和求知的萌芽,通常会出现探索和求知的萌芽,通常会说出一些父母认为的歪理,其实这是随生活经验和思维的发展,孩子在头脑中形成的自己的标准。父母切勿认为这是孩子对你的反抗。

    第三步:why

    1.你认为【孩子表现】背后的心理动机是什么?

    孩子的想法感觉一直不被父母充分的重视或理解,用这些看似无理的行为在向父母传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向父母求关注。

    2.如果家长说他不知道孩子的心理动机,你会如何引导?

    引导家长换位思考,带家长去进入情境做体验。

    比如当我们可能因为自己情绪不好对老公或妻子无故发火,亦或是我们觉得我们情绪不好本想让队友安慰一下我们,队友却根本就没有发觉我们情绪不对劲, 亦或是还被老公说成矫情讲一大堆道理来教育我们,这时的我们可能突然间就情绪爆发,而不知所以然的老公可能觉得我们的行为简直不可理喻的。

    引导家长改变认知:让家长明白,观察孩子的行为,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才是能真正帮助孩子解决孩子面临问题,改变孩子行为,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

    第四步:how

    1.假设你所判断的心理动机(why)是正确的,你会提出的针对性的无痕引导办法是什么?(可以假设多个心理动机并提出不同的无痕引导方法)

    建议跟孩子平常相处,能满足孩子要求的时候尽量积极的全方位满足孩子需求,如遇到实无法满足的要求,向孩子真诚表达他的提议非常好,但因为现实什么什么客观原因,爸爸妈妈暂时无法做到,很抱歉。然后接纳孩子的情绪,给予温和的陪伴。

    2.提供一个成功案例,不仅要介绍教育方法,而且要从孩子的心理动机(why)上说明该方法能奏效的原因。

    案例:我的孩子两岁时,一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在床上陪孩子玩耍,孩子突然间对爸爸的驾照产生了兴趣,抓着爸爸的驾照不放,爸爸怕孩子撕坏了驾照,也跟孩子抢起来了。当时两个人互不相让,气氛有些紧张。我听到儿子不断的问:问什么不能玩?爸爸只回一句:不能玩。

    我就建议他两先停战,然后问儿子:宝贝,昨天我们去游乐场时,在路上,是不是警察叔叔把我们的车挡住了?

    儿:是的。

    我:你知道警察叔叔挡住我们的车干什么吗?

    儿:干什么?

    我:警察叔叔就检查你手里拿的这个本本,这是爸爸开车的驾照,如果没有这个本本,爸爸开车就属于违法行为,警察叔叔就会把我们的车扣起来,爸爸也会因无证驾车被拘留,你觉得,这个本本还可以玩不?

    儿:不可以。

    儿子瞬间就松开了小手。

    方法凑效原因:我看到了孩子脾气背后的原因是孩子不理解为啥不能拿着爸爸的驾照玩耍,而不是孩子无理取闹,就一定要玩这个驾照。一旦我们真正的想知道孩子为什么这样做时,我们就会慢慢读懂孩子,从孩子的行为背后发现孩子这样做的真正原因,并给予孩子正确的回应。

    案例(二)

    第一步:what

    1.案例中【孩子表现】是什么?

    孩子一练琴就各种磨蹭。

    2.案例中【家长期待】是什么?

    孩子能主动积极愉悦的练钢琴

    第二步:how

    1.家长的【教育行为】是什么?

    案例二:催促说教唠叨控制

    2.如何引导家长发现他的教育行为无法达成他的期待?

    (1)问家长感觉她们所用的催促唠叨控制的教育方法是否能让孩达到他想要的教育目的?

    (2)问家长觉得孩子不愿意配合家长的要求,积极愉悦主动的练琴,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第三步:why

    1.你认为【孩子表现】背后的心理动机是什么?

    (1)孩子可能真的对钢琴不感兴趣,

    (2)家长的这种催促唠叨说教的不恰当教育方式破坏了孩子练钢琴的兴趣,让孩子把对父母教育方式的不满投射到了练钢琴这件事情上。

    (3)孩子可能累了,想休息一下再练,或者是今天累了,亦或情绪不好就不想练琴,但不是一直不想练琴。

    2.如果家长说他不知道孩子的心理动机,你会如何引导?

    引导家长换位思考,带家长去进入情境做体验。

    (1)问家长如果别人逼迫要求他干一件他不愿意干,或许他想过一会再干的事情时,他是什么感受和想法?以及会怎样的回应对方的要求?

    (2)她在情绪低落或者身体不适亦或是疲惫的情况下他是喜欢被亲人要求呢,还是期望被亲人理解包容呢?

    (3)如果亲人要求指责她,会让她积极心情愉悦的去干一件她现在不想干或者无力干的事情呢?还是在得到亲人爱的理解和包容后她更愿意鼓起力气去做这件事情呢?

    (4)或者是她因为家人的包容,理解和爱就变得懒惰起来了呢?

    相信家长会通过自己的感受,同理到孩子当时的感受,并对自己的育儿方式产生新的思路和方法。

    第四步:how

    1.假设你所判断的心理动机(why)是正确的,你会提出的针对性的无痕引导办法是什么?(可以假设多个心理动机并提出不同的无痕引导方法)

    (1),孩子可能是累了。

    就建议家长以轻松愉悦的口吻说:宝贝是不是累了啊,妈妈帮你做个按摩好不好啊!边说边帮孩子揉揉肩,让孩子感觉到妈妈体会到他的辛苦。

    (2):可能孩子这会儿情绪不佳。

    建议家长可以跟孩子说:我们先玩会游戏或聊会天再练琴好不好?让孩子先慢慢放松心情。

    让家长树立一个新认知:无论是谁,没有好的情绪状态,干一件事情只会破坏他对所干的这件事情产生不好的心理体验,破坏孩子对这件事情的兴趣。

    以上的引导方法只供家长参考,鼓励家长多思考,寻找更适合自己孩子的引导方法。

    2.提供一个成功案例,不仅要介绍教育方法,而且要从孩子的心理动机(why)上说明该方法能奏效的原因。

    案例:我的儿子,早上早起写作业时突然对我大发脾气,不是觉得我对他说话的语气不对,就是说我走动的声音超到了他。

    我知道他这时没睡醒,还要写作业,肯定是很难进入状态,所以情绪爆发。

    我就走他旁边,给他递了一个毛巾,笑着对他说:宝贝是不是还没睡醒,又得写作业,心里着急?来用热毛巾擦一擦,可能会清爽很多哦!

    宝贝接过毛巾擦了擦脸对我说:妈妈,对不起,刚才我一着急,情绪失控了,是我的错。

    我:没事的,宝贝,妈妈知道你不是真的生妈妈的气。

    做法凑效原因:一个孩子的发脾气,她背后肯定有发脾气的原因,如果家长能读懂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并给予理解和帮助,孩子情绪自然释放。如果家长这时进入剧情,一定要跟孩子整错对,必然不但堵住了孩子情绪,还激发了情绪的爆发度,亲子之间的冲突必然一触即发。

    案例(三)

    第一步:what

    1.案例中【孩子表现】是什么?

    孩子总是晚睡晚起。

    2.案例中【家长期待】是什么?

    孩子养成自觉按时早起的习惯。

    第二步:how

    1.家长的【教育行为】是什么?

    催促唠叨。

    2.如何引导家长发现他的教育行为无法达成他的期待?

    问家长,你想要的是培养孩子每天自觉按时起床的习惯,而你的教育行为却是每天的催促唠叨,那你到底在培养的是一个孩子每天自主按时起床的习惯呢,还是在培养一个孩子把妈妈当成闹钟的习惯呢?

    第三步:why

    1.你认为【孩子表现】背后的心理动机是什么?

    孩子已经把父母当成了闹钟,觉得叫自己起床这件事情基本成了父母的责任,没形成自己是责任人这种概念。

    2.如果家长说他不知道孩子的心理动机,你会如何引导?

    引导家长换位思考,带家长去进入情境做体验。

    (1)问如果我们在单位工作,我们要是一个普通职员,每天都要从经理那里领任务做,而且经理会把做这件工作的操作步骤给我们,让我们按着步骤做,试想我们换会不会自己去想更多的办法做这件事情?

    (2)假如我们的经理只说了一个工作要干成的的结果,至于怎么干,由我们自己去决定,这是我们会不会主动去想办法完成工作。

    第一个经理没有放权给员工,带出的员工自然只要按经理安排好的步骤做,做的好与不好,责任和成就都是经理的。

    而第二个经理只布置了任务,怎样完成的责任在于员工自己,这时候员工自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工作,不然就是员工自己要担责啊!

    第四步:how

    1.假设你所判断的心理动机(why)是正确的,你会提出的针对性的无痕引导办法是什么?(可以假设多个心理动机并提出不同的无痕引导方法)

    建议家长给孩子买一个闹钟,把几点起床这个事情的责任和权利都还给孩子。在孩子开始做的不好的时候不批评,做的好的时候给予及时的正面强化。

    2.提供一个成功案例,不仅要介绍教育方法,而且要从孩子的心理动机(why)上说明该方法能奏效的原因。

    案例:我的儿子,刚上学时一直是姥姥给装书包,有一次我去接儿子放学时,儿子一见我就很生气的说:都是姥姥的错,他竟然没给我装笔袋。儿子不停的抱怨和发脾气。

    我:哦,看来姥姥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了,姥姥是靠不住的,要不,从今往后,我聪明伶俐宝贝自己负责装自己的书包好不好?

    儿:孩子听到我夸他,愉快的回道“就是的,姥姥老了,可不能再靠她装书包了。”

    那时孩子也才上一年级,偶尔忘装作业和本子的事情也有,但他只会自己负责后果,不会再对我们发脾气了,而且慢慢的书包就可以装的很好了。

    方法凑效原因:我们及时的把孩子的责任还给孩子,孩子才会学会自我负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庭教育指导师第一次作业,写的手抽筋,脑子不转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qb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