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夜市街上,一位背着大袋塑料瓶的老太走在我们前面。她身材极其瘦小, 佝偻了腰背,清晰的看出肩胛骨和脊梁骨的凸起。穿着一件淡灰色的衬衫,估计是儿女们的过时款,里面相衬的白褂子也是看不出款式和版型暗淡的灰白色,宽宽的裤管皱巴巴的,是蹲卧许久留下的折痕。估摸着60来岁的年龄,花白的短发,微黑的脸庞瘦的满是褶子。她背着几乎是她体型三倍大的大袋子,装满了塑料瓶,左手边还拎着一袋被踩扁了的易拉罐瓶,吃力的在人群中穿行。在这热闹的夜市步行街上,穿行确实很不方便,时不时的会碰到过往的行人。朋友手里拿了还剩小半瓶的矿泉水,老太声音很洪亮的问了我们说待会水喝完了那个瓶子可不可以给她。朋友快速一口气灌下了最后几口水,瓶子递了过去,看老太很费力的把瓶子往背上的大袋子里塞,我们接过声帮忙装进袋子里。老太局促地朝我们咧嘴笑了下,继续佝偻着背往前走。忽然间就有一点心酸:这是谁家的母亲?她又在怎样的生活中疲于生计?是否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她这一天有没有吃到温热可口的东西?她这一天有没有喝到一滴干净清甜的水?朋友也感慨的谈起了当下农村的萧条,这两年打工很难,农村人外出基本上是以基建和车间劳作为主,他们村有不少是原来是在富士康工作的,但这两年时局萎靡不振,企业青黄不接接连撤离或停工,房地产业进入萧条停止阶段,很多前年的工款还都未能结清。再加上举家供养学生上大学,遍地本科生的时代里毕业即失业,不少孩子又要硬着头皮上研究生,又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这些年农村里基本很少有人种庄稼了,靠天吃饭的粮食经济根本就是巨坑,一辈子把热爱扎进土地里的农民看着天灾导致的大片大片欠收的庄稼,经济损失远不及心底的沉痛更伤心。
这是我生活的小城市,县城作为中国最基本的老百姓生存家园,一直是温吞着的民间影像。经济算不上发达,也没有快速的高节奏工作,也没有那么大的生活压力,挣点小钱,顾好小家,过好日常的小确幸就是县城老百姓最幸福的日常。然而这两年,身边都开始感慨生活的不易。热闹的夜市步行街已经是当地近两年来政府主推的第五项城市重点民生工程了。一整条街琳琅满目、各色小吃摊依然是卖家多,逛的少。前些年爆火的地下商场大片招租,路边多了很多的方寸小摊。一张小茶几铺上文艺的格子桌布,手工制的雪糕,辣条,扭扭棒花等等都可以成为艺术品和商品定价出售。时代的车轮依旧在滚滚向前,可泡沫经济之下多少小民小户的生存却被裹挟着泥沙俱下。民办校的朋友整个假期却依然在发愁生源锐减,学校生存形势严峻;消防队对面一所相对高端的幼儿园今年关停。要知道去年关停幼儿园的还在乡镇,今年已到城区;小区门口有家铺子半年间换了三个门头;身边不缴纳城镇医保的越来越多,理由就是一个“太贵,没钱”,但有对比的是小区门口的麻将铺倒是生意好了,起来几乎都是满座,或许满街闲置大家都没有什么好的挣钱门道时,那就在牌桌上的几轮厮杀当中找到一些摸钱的快感。
老百姓一辈子追求安居乐业,如今房贷如山压得喘不过气,各个行业又在不断的发展中让人迷失了方向,丢了饭碗。90后经历了经济繁荣消费无忧的童年,却如今要在失业潮中艰难抬头找寻工作之路,这样的差异和压力也怪不得年轻人会躺平。可生活总要继续,但前进又要怎样承受时代的重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