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某日客户来电,说我们槽车送的货,外观是黄色的,要我们换货。一般槽车送货后,都是检测合格后才入库,如果货有问题,当场就会发现的。但是客户说他们对我们很信任,不做任何检测就入库了。
工厂怎么可能对来货不做检测入库?现在连做甲醇燃料的个体户都知道用用酒精测量仪测试纯度。
虽然狐疑,但是本着友好协商长期合作的态度,还是准备给客户来换货,更重要的是,这次与客户合作的时候,客户顺便买了桶装溶剂,所以合同采用了桶装溶剂的模板,对于质量提出异议的有效期是一周以内,而不是正常的检测合格后卸货。我们在合同上疏忽了,只能牙往肚里咽。所以换货的时候,我们就把条件说好,检测合格卸货,即使再出问题,也与我们无关。
为了以后不出问题,我们还专门来客户厂里查找货被污染的原因。货被污染无非三种情况,出厂的时候就污染了。在运输过程中污染的,还有最后卸货到客户储罐里污染的。
工厂毕竟比较正规,而且能提供了当天发货记录,以及当天货灌到槽车里的样品。如果工厂出问题,那也不是一家客户的问题。而槽车是我们长期合作单位,又有封口样品。所以基本是判断客户自己储罐有问题导致的。只是无奈现场储罐是埋地了的,无法拍照证实。如果我们硬要拿出封口样品作为证据,也许也能逃过一劫,但贸易商毕竟不愿意暴露自己采购渠道。而且合同上面我们还是吃了亏。
但是换的货怎么处理?在咨询了工厂之后,我们派了同事从客户处取样,然后送到工厂检测,结果有氮元素稍有超标,工厂略处理后可以回收。于是就这样说好,客户把货打回我们的槽车里,然后送到厂家去处理。
02
期间预计损失运费,处理费,货的损失,估计数万元。
结果等到客户改好管道,把货还给我们送到厂里,厂里检测发现这次的货和之前送检的样品是不一样的,有更多的其他元素混入了。
这时候我们就懵逼了!如果厂里不能收,客户也铁定不会收了,这样货就没有办法处理,只能找收废料的来。一车货十几万,说没就没了。还有槽车占用的费用,根本无法预估。
当时想了很多辙
据了解客户厂里有地上地下两个储罐,其中管道设计复杂,现场第一次去的同事根本没办法分辨样品究竟从哪个罐取出来。如果是第一次取样和第二次接货完全是在客户的不同的罐里的,就可以判断客户是有意为之。
我们能否掌握客户给我们的货与给我们的样品不一致的证据。如果客户当时送检的货还有封口样品。然后这一车货也有封口样品,如果两个样品不一致,就可以判断样品与货不符,我们就可以反诉客户。
但是这两个货居然都没有封口样,司机在接货到厂里的时候,没有按我们的要求多取一瓶封口样备查。而第一次取样的样品也用完了。又没有留下影像记录。如果我们能直接突击到客户工厂,取到还没有处理完的,检测不合格的货的样品。而且个样品与前面送检的不符,也能证明客户有问题。但是难度比较大,客户如果有心抵赖,早就会把老货清理掉。而且也不会让我们顺利进去取样,弄不好还要酿出冲突。
03
如果用最恶意想法的揣测客户的动机,也许是这样的:
客户是个厂区在江西,采购中心在外地,老板又在其他城市的分尸型企业。客户厂区由于自己的原因,污染了原料。只能找人来背锅。于是向采购中心反映我们的货质量有问题,要求换货。
由于是在合同里规定的质量异议提出期间之内,客户料定我们只能就范。而我们自己则过于软弱,想花点钱息事宁人,正中客户下怀。对于客户的取证来说,只要他们从储罐里面取货检查即可。而如果我们要自证清白,则需要提供槽车卸货之前的封口样品。而这个环节正好又是缺失的。
然后客户在等我们取样到厂里之后,把真正受污染最严重的货装上车让我们处理。这里他们也有侥幸心理,就是赌我们的司机没有严格取样封存。于是所有的侥幸和不专业凑到了一起,让我们对客户无计可施。也没有办法自证清白。
最后,工厂还是愿意帮我们消化这批货,代价是增加处理费用。于是包括来回运费,处理费,损失费,换货的采购成本也增加了费用。估计起码损失7万以上。
04
面对这样的客户,我们还合作吗?答案是继续做,苍蝇不订无缝的蛋,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工作流程做的很专业,哪里会给客户留下可乘之机。
预防措施如下:
1:同中注明槽车送货必须是现场验收合格后卸货。
2:合同注明发货质量与我们出具的质检书一致,有样品的和样品一致。
3:司机反过来提醒客户取样检测,并封存样品。
4:如果我们证据充分,完全可以不理睬客户的无理要求。如果为了保持关系做让步,则必须每一步都做好充分的取样封存手续。有必要的甚至要拍照留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