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一个新闻事件在朋友圈刷屏,听起来恐怖至极,仔细回想一下又万分悲痛。
北大法学院大三女生包丽(化名),因为被男朋友牟某嫌弃不是处女,最后被逼到自杀。女生依然在医院昏迷,已被宣布“脑死亡”。
包丽是北大法学院大三学生,牟某是北大行政管理学院大四学生。交往前,牟某时常以一个“有经验的大人”身份,指点、帮助包丽。
一来一回间,郎才女貌,情投意合,成为了外人眼中极为般配的情侣。
但是没有人知道,他们私下的关系竟极其扭曲。
从最新曝光的女孩轻生前的聊天记录和微博来看,她卑微的对男友说:遇到了熠熠闪光的你而我却是一块垃圾。
在他们关系的后期,包丽感到痛苦,好几次想要结束这段关系。割腕自残,争吵分手,逃回老家,统统都失败了。
最后包丽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来逃离——结束自己的生命。
一个法学专业的大学生,高智商考进北大的女孩,最终没能挡住这一波又一波情感攻击。
这个事件的主体不是北大,是一对年轻的“情侣”。只是被冠以“北大”二字,更能吸引社会的关注和流量的飙升。
“北大”永远是中国人心目中的最高学府,只是我们逐渐发现,再好的大学,也只能过滤学渣,过滤不了人渣。
再好的大学,提升的都只是知识、专业与技能,提高不了情商与爱商、不能教你知己与识人。
多么希望,包丽从一开始就能破译爱情密码,并运用考上北大的智商及时止损、全身而退啊!
有一项调查发现,在现今中国高考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最令高中生困惑的问题中,占第一位的竟然不是学习方法或者学习心态的问题,而是情感问题。有超过74%的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表示了自己对于感情的困惑和迷茫,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是心态和学习方法的调整。
带着迷茫升入大学后,这些大学生接受的系统教育与身处的复杂环境相比,难以完全匹配。据抽样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感觉十分迷茫,而这样的迷茫期可能会持续四年的时间。长期的迷茫,会让大部分学生迷失成长的方向,有的大学生会盲目寄托于虚拟网络世界,或者盲目寄托于男女朋友之间的感情生活,失去独立的自我。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人性发生变化。一切知识学习、各种专业技能学习都要从人性出发,并能促进人性成长。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都不能以人性的缺失或降低为代价。这应成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的一条铁律。
而如今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忽视了这条铁律,至少是弱化或有名无实。其结果是,很多学生空有傲人的成绩,但生活自理能力、情绪控制能力、自我疏导能力、待人接物能力,都差得一塌糊涂!甚至在个别学生身上,别说什么优秀的品质,就连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人性”都没有!
这些能力和人性的欠缺,可能暂时影响不了学生刷题、考试、进入名校,但是对以后的生活,尤其是爱情和婚姻,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故事。
在一家小吃店有一对父女,爸爸拿着小提琴,女儿在他身边。
女儿报考了小提琴三级的考试,但是没考过,心疼爸爸挣钱不容易,自己学小提琴要花很多钱,又觉得自己没考过不争气,整个人都显得很沮丧。
她爸爸接下来的一席话,让人感动不已,他温柔地安慰女儿:
爸爸当年给你报这个小提琴班,不是为了让你过级。就是希望有一天你长大了,爸爸不在你身边,你觉得不开心了,把琴箱打开,帮自己拉一曲。那个熟悉的音乐响起来,环绕着你,就好像爸爸还在你身边一样。我就希望你有一个这样的爱好,能在你最需要的时刻陪伴着你。
看到这个故事,我忍不住眼眶湿润。每一个女孩,都应该为自己而活着。
任何一种健康的关系,都建立在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任何一个真爱你的人,都希望你幸福、成长,也会尽己所能帮助你幸福、成长。
同理,如果你真爱一个人,你不会强迫对方做他不喜欢的事,也不会以爱的名义控制与要挟对方,只会通过成长自己影响对方。
生命很贵,要为自己绽放,为爱你同时你也爱的人熠熠生辉。
更多好文,欢迎关注
公众号:听听她怎么说
(志愿团队通过对近30年5000余案例的大数据总结出《美国绿卡申请入门》 ,包括移民途径,申请流程,注意事项,快捷方式,风险规避等详细内容,更有移民后工作及生活指导。有移民意愿及需求者可免费索取。关注公众号:听听她怎么说(ID:listentoshe),后台回复“绿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