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北冥有鱼》的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并熟读成诵。
2.欣赏文章雄奇瑰丽的想象,感受庄子汪洋恣肆的文风,体会其中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大家初一时读过的《西游记》中,主人公孙悟空凭着筋斗云和七十二般变化,上天入地研不能,可是面对取经途中的一个妖怪,却只能束手就擒。
屏显:
三怪见行者驾筋斗时,即抖抖身,现了本象,扇开两翅,赶上大圣。你道他怎能赶上?当时补行者闹天宫,十万天兵也拿他不住者,以他会驾筋斗云,一去有十万八千里路,所以神不能赶上。这妖精扇一翅就有九万里,两扇就赶过了,所以被他一把挝住,拿在手中,左右持挂不得。
这么厉害的妖怪,究竟是何方神圣?原来是狮驼国的大鹏金翅雕,小钻风曾介绍说:三大王不是凡间之怪物,名号云程万里鹏,行动时,抟风运海,振北图南。
其实,吴承恩的这段描写借鉴了庄子创造的大鹏鸟的形象,其来源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北冥有鱼》
投影展示作家作品介绍,学生朗读:
庄子(约前369年一前286年),名周,字子体,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河南商,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曾任蒙之漆园吏。贫而乐道,不慕富贵。他是老子之后,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者。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庄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其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庄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庄子》,十有八九是寓言作品。《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
二、课堂活动一:读准课文,感受意趣
1.全班集体朗读课文,读完后正音。
北冥(ming)鲲(kn)抟(tudn)迁徙(x)齐谐(xie)正色邪(ye)
2.自由练习朗读,个人展示,师生点评,注意纠正节奏不当之处。
3.结合注释自读课文,将重要注释简化后写到原文相关词语旁边,列出不懂之处,积
累要重点掌握的文言词语
北冥:北海。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天:悬挂在天空。
海运:海水运动。
徙:迁徙。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
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抟(tuan):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息:气息,这里指风。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尘埃:空中游尘。
以息相吹也:用气息吹拂。
苍苍:湛蓝色。
正色:真正的颜色。
邪(ye):通“耶”,疑问词。
其视下也:它(指大鹏)从天空往下看。
4.全班讨论,出示并解决疑难词句。
5.齐读课文。
三课堂活动二:读透课文,品味情趣
1.提问:标题“北冥有鱼”能够概括文章内容吗?
明确: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鹏为同一事物的不同形态。所以标题可以括文段内容
2、鲲、鹏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呢?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鲲、鹏形体硕大无比。从体大、背大、翼大极写鲲鹏形象的磅礴壮观。
引导学生品味文句: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言鲲形体之大改成“鲲之大,好几千里也”表达效果一样吗?
学生思考,发言。
教师点拨:不知,说明不可知,看不到尽头,无边无量这样写表现出大得超出想象。
出示资料:《尔雅·释鱼》中说“鲲,鱼子也。”
提问:《尔雅》是庄子生活的时代的字典,其中对“鲲”的解释是“鱼子或者小鱼苗”,到了庄子笔下,鲲却如此之大,你感觉到庄子文风的什么特点?
明确:想象雄奇,极尽夸张。这是庄子文笔的奇幻之处,由鲲之大,还可以想见北冥之大。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句怎么表现鹏之大的?
明确:“鲲”已经大到难以想象了,“鹏”还要更进一步,“背”就已经难以想象的大了,翅膀张开,都要遮到天边了,这样的鹏,已经大到极致,如果再大,天地之间已经安放不下了。庄子对“大”的描绘,有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
(3)朗读:将对鲲、鹏形体之大的那种叹为观止的感觉读出来。带着这种感觉,尝试背这几句。
3.文章一开头就极言鲲、鹏形体之大,接下来,作者还能怎样进一步渲染这种雄奇壮丽呢?
讨论后明确:写出其活动范围之广大,声势之浩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声势:海运,水击三千里)
(1)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生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
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2)教师提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一句放在描绘大鹏南徙之后有何用意?
讨论后明确:类比解释为什么鹏需要“去以六月息”,这也印证了作者是从“野马”“尘
埃”这些微小的自然现象出发,展开想象去描述大鹏的行动的。
(3)全班齐读,将鹏活动的广阔天地和浩大声势读出来并尝试背诵。
背诵提示:庄子极言鹏的活动范围广,引用《齐谐》中的话来佐证,并以自然现象加以4.“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表达了什么内容?
讨论明确:作者的描绘不仅仅止步于目送大鹏鸟扶摇而上,而是跟随大鹏鸟飞上了高空。作者借助人在地上仰望天空看到的景象去想象大鹏鸟在九万里的高空俯视地面的所见,进一步渲染了鹏飞之高和作者的赞叹。
朗读提示:“是”指前文“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这句朗读时要读得深情款款,融入作者神奇的想象。
5.齐读全文,尝试背诵。
四、课堂活动三: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请同学总结本文所写的大鹏形象的特点。
明确: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2.展示预习时搜集的与“鹏”有关的诗词名句、文学形象、成语典故,并说说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屏显:
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李清照《渔家傲》:“九万里风鹏正举。”
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成语:鲲鹏展翅、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明确:这些大鹏形象基本都表达了凌云的壮志和进取的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