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驻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清晨的沅水边,山色空蒙,氤氲叆叇,无数的小雨点拍打着江面晕开了涟漪,荡漾着小镇的倒影。她说:“我用最虔诚的心热爱着我的故乡,教书育人是我无悔的选择”。她是杨小兰——怀化市中方县新路河镇新路河中学副校长,在乡村教育一线从教20年,她像沅水边的摆渡人一般,数十年如一日地将孩子们求知的渴望渡往彼岸。
“想着这些求学的孩子们,我怎么能离开”
1994年7月的一天,家住新路河镇字溪村的杨小兰像往常一样与母亲在田垄上干着农活,而邮递员送来的信件注定让这天值得被铭记——杨小兰收到了湖南女子大学(现更名为湖南女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她激动地一时间说不出话来,眼里噙满了泪水,自己竟成为了这村子里的第一位女大学生。
1997年,22岁的杨小兰从湖南女子大学毕业。作为统一分配工作的最后一批应届大学毕业生,安排的公务员岗位倒也不算差强人意,可她的嘴角却平静的没有一丝波澜。沉思许久后她一字一顿地说:“我想留在村里当老师,我要让越来越多山里的孩子能出去看看,有选择生活的机会。”
字溪村小学在半山坡上,全校师生不过近百人。几面低矮的黄土墙,围起一片草地和一幢残旧的教学楼。夏日从裂痕里透进的几缕微风也算凉爽,却让人不敢去想象那雨天的光景,即便窗外阳光肆意明媚着,也不能让屋内的人儿光鲜起来。
环境虽差,来上学的孩子们倒是很满足。天微亮时就迎着启明星走着山路结伴而来,一路上的欢声笑语打破了黎明的沉默。“杨老师早上好!”每日清晨,杨小兰都会在校门口等着孩子们来上课,组织大家早读,和孩子们平凡的日常确是不平凡的坚守。衣服鞋袜之类的物件全是到山脚下的河边浣洗,冬天寒风凌冽,冰冷的河水冻得双手通红,手脚上的冻疮已是见怪不怪。怀孕期间正赶上学校停水,她依旧走着崎岖曲折的山路到村民家里挑水。
她先后在字溪村、澄渡江村、合理村的村小学任教共十年。随着学校兼并,村小生源减少改为教学点,2007年她来到新路河学校任教。
图为杨小兰老师“孩子,我想带你们出去看看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
贫困学生家庭情况的走访是在她接手团委书记的工作后做的第一件事。在向班主任了解相关情况后,趁着每周三和周五学生不用晚自习的空档,杨小兰会到孩子的家里看一看,这四周山里的羊肠小道她再熟悉不过。
“所有的不幸怎么都落在了他家。”说起五年级的罗会田,杨小兰眼神里满是关怀。家住水长溪村,离校不远的山坡上,那间蓬户瓮牖的小木屋就是他和爷爷栖身之所。由于父亲在他一岁多去世,尔后母亲改嫁,就连相依为命的爷爷也因膀胱癌于今年6月22日离世,如今成了孤儿的罗会田与残疾的大伯生活在一起。孤儿生活补贴,政府的贫困补助和爱心人士的捐赠,东拼西凑的钱倒也够维持他的基本生活。
2016年10月,杨小兰为罗会田争取到了参与“中方县留守儿童国庆长沙体验活动”的机会,“一来是希望这孩子能感受一下父母疼爱的家庭温暖,二来也是想让他知道这周山环绕的一方蓝天,并不是世界的全部。”
八年来,杨小兰为这些贫困学子四处奔走,向爱心人士或公益组织递交材料介绍情况。“短期资助不能解决问题,得尽量为孩子们争取长期资助。现在已经有九个孩子每年都能得到一千到一千二百块钱。”“嗯,九个”她重复地嘟囔着,似乎对这个数字不太满意。
她深知金钱对大山里孩子们的求学之路意味着什么,尽心竭力地筹集捐助是为了让这些渴望大千世界的眼睛,终有一天会闪烁发亮。
校园公告“ 孩子,我想陪你一起成长”
“我是学服装美术设计的,可当老师这么多年,竟从没有教过美术。”她孩子气地撇了撇嘴,不自觉笑出了声。由于农村教师匮乏,一位老师教多门课程已是司空见惯的常态。杨小兰曾任教过语、数、英、地理、历史等多个科目,目前是七年级的生物老师。起初由于学科知识不大熟悉,杨小兰便自学起来。家中没有电脑,她也就成了办公室的“常驻居民”,确保在透彻理解知识点的前提下进行备课。
说起当初学校安排她上生物课,她至今还有点哭笑不得。“自己的生物水平也就一般,这多如牛毛的实验操作与讲解,对我实在是很大的挑战。”得益于爱心人士的捐赠,学校里还有个像模像样的实验室,设备不算精致也好歹具备。杨小兰常常一个人到实验室动手操作,一遍两遍三遍地反复试验,累了就趴在实验台上休息,布满血丝的双眼里是总是漫天的繁星。
“今年七年级的生物考试题目不算十分简单,但及格率竟达到了100%,这是他们其他课程的成绩都没有的。”说起这傲人的“战绩”,她嘴角扬起满满的自豪感。“活到老学到老嘛,我要和孩子们共同进步。”年轻乐观的心态让她夙兴夜寐却也乐在其中,和蔼的笑容里洋溢着确实的幸福。
杨小兰老师与同学们合影“我就是这里人,把家乡建设好就是我现在最大的期许”
“我就想在新路河,哪都不想去”二十年间,杨小兰曾有多次机会前往中方县城或怀化市区的学校谋职任教,却每一次她都拒绝了,只愿执拗地坚守在这熟悉而又热爱的土地上。
2016年下半年,杨小兰升任新路河学校副校长,此时的她深刻意识到,青年教师的引进及管理是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必须攻克的一大难题。新路河共43位教师,其中近三分之二的年龄皆为45岁以上。由于地理位置十分偏远,新路河学校是中方县最后一个招聘“特岗教师”的学校,教师数量少,任期短,青年教师走马灯似的来了走,走了又来。
“明年还有两个老师来,都是我的学生哩。”好在近年“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加之愿意回乡建设的年轻教师多少有一些,也算是缓解了燃眉之急。至于教师队伍,杨小兰也颇有自己的治理之道。“不能仅依靠结果来评判一个老师的付出,看不到老师们背后的努力。”学生水平稂莠不齐,仅把班级成绩视为教师能力的唯一依据不免过于片面。即便结果不尽如人意,任课教师的付出也应值得肯定。
2016年11月,杨小兰作为乡镇人大代表参与中方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她认为校车问题一直是山区教育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大部分学生家里远,走的多是小山路。且不说晴天崎岖不平、雨天泥泞不堪,往返途中的安全隐患更是不容忽视。
杨小兰看着操场上嬉闹的孩子,月牙似的眼里满是欢喜。环顾四周,桑榆暮景,这是她热烈眷恋着的故乡的山水。
斜阳浅照过后又是夜幕降临,路灯在静静飘落的细雨中变得朦朦胧胧,杨小兰撑着伞渐行渐远,背影消失在大山深沉的夜里。
新路河学校记者:何红娟
编辑:汤洁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