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动化测试的实施

自动化测试的实施

作者: robot_test_boy | 来源:发表于2020-07-06 22:58 被阅读0次

当自动化测试受到各种挑战时,我们要静下心来,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团队的实际能力,将自动化测试的目标定义清楚,理清自动化测试的过程,将自动化测试很好地融入到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如果自动化测试过程是不合理的,引入自动化测试只会给软件组织或者项目团队带来更大的混乱。我们应该建立正确的自动化测试目标,制定有效的测试策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合理的测试过程,这样才能确保自动化测试获得所期望的效益。

目标和策略

由于软件测试自动化在前期的投入要比手工测试的投入大得多,包括人员培训费用、开发和维护测试脚本等,所以有必要关注测试自动化的投入和产出,不断调整测试自动化的目标和策略,这样有助于提高测试自动化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动化测试的策略就是确定哪些测试实行自动化测试,以及何时采用自动化测试。自动化测试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解脱测试人员的重复劳动,使他们能够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但是,如果测试自动化脚本的测试覆盖率较低,不但不能使测试人员解脱,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以及进一步降低对自动化测试的信心。因为自动化测试提供的帮助很少,还要完全依赖手工测试,这样测试人员要同时做两件事——自动化测试和手工测试,手工测试的工作量丝毫未减少。只有覆盖率高的自动化测试脚本才是真正有效与需要的。但不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否则会走进一个新的误区——“尽可能实现所有测试的自动化,即追求百分之百的自动化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使用测试工具越多,自动化测试程度越高,我们从中获取的投资收益就越大。实际上,在不同的自动化水平或阶段,结果可能不同

1) 低水平,自动化测试的覆盖率在10%~30%水平的时候,自动化测试的收益很低,甚至是负收益,即投入大,而收益小。

2) 中等水平,自动化测试的覆盖率在40%~80%水平时,自动化程度越高,带来的效益越大。这时候,大部分功能测试的工作都由工具完成,可以显著地提高测试效率,缩短测试周期。

3) 高水平,自动化测试覆盖率在90%~100%水平时,自动化程度越高,效益看起来也越高,但投入很大。覆盖率特别高时,每前进一步都很难。从管理的角度来说,100% 只是理论上可能达到的自动化目标,但是实际上达到100% 的自动化的代价是十分昂贵的。根据实际经验看,自动化测试甚至不可能达到100%。

自动化测试所带来的优势也是明显的,例如提高测试效率、增强测试人员对测试工作的兴趣等,但我们不能忘记,测试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保障质量。所以,自动化测试的收益还应该体现在改进测试质量上,而且这还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从质量这个角度分析,我们也可以为自动化测试设定相应的目标,例如:

1) 自动化测试能否帮助测试人员尽早地发现缺陷?这似乎不可能。

2) 能否帮助我们提高测试覆盖率?这是可能的,例如可以通过EMMA工具来度量测试覆盖率,并能准确地确定那些没有被测试的代码,从而改进测试用例,再进行度量,直至满意为止。

3) 能否为持续集成、持续测试的开发过程提供有力的支持?答案也是肯定的。

不要追求百分之百地实现自动化测试,而是关注那些可以快速建立的、可以反复利用的自动化测试,寻找能够带来最大回报的部分。部分地采用自动化测试,或采用自动化测试操作和手工测试结果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可能是最有效的。那么,如何确定自动化测试项或范围?一个基本的原则,即自动化测试的核心策略,是选择那些最能获得投资回报的测试项,例如:

1) 测试重复次数最多的测试用例,包括不同支撑平台(操作系统、浏览器等)的测试;

2) 手工耗时最长的测试用例、能够最大程度地缩短测试周期的测试任务

3) 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地方,如每天都需要执行的冒烟测试;

4) 最有可能减少风险的领域,如大量数据的测试,手工测试容易出错;

5) 最能够提高测试精度的测试,如性能测试须要准确地模拟负载,获得系统资源使用率的数据等;

6) 最单调的测试,如有些测试就是不断地敲键盘或点击鼠标按钮。

最后,就自动化测试团队建立的两种策略做些讨论。

1) 成立独立的测试自动化团队(TA Team),即设立专业的TA工程师。TA工程师可以专心致志地进行自动化测试工作,而且具有较高的编程能力,有助于保证脚本的质量,但问题是,人为地将自动化脚本的开发和测试设计、执行等隔离开来,增加了沟通和知识转换的成本,甚至给全面推广自动化测试带来很大的障碍。

2) 不设立独立的自动化测试团队,而是将测试自动化融入一般测试过程中,每个测试工程师都承担自动化测试的责任,将需求文档审阅、产品规格说明书审阅、测试用例设计、脚本开发和运行等集于一身。这是值得推荐的一种策略,能更好地保证测试脚本开发的正确性、有效性和效率。

实施过程

自动化测试的过程,从不同的方面看,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且也要求我们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从而综合考虑影响自动化测试过程的因素,找出相应的对策,以确保自动化测试过程的顺利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测试自动化的作用。自动化过程可以看作由下列由3部分组成。

1) 自动化测试,首先可以看作一个项目,那么自动化测试的过程就是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经过计划、执行、评估与总结而不断提高的过程。

2) 自动化测试,可以看作软件开发的过程,经过测试需求的分析、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设计、测试脚本的开发和验证、测试脚本的运行等流程。而且测试脚本的管理和源代码的管理也是一样的,须要通过CVS、SubVersion等工具进行配置管理,包括版本分支和合并、变更控制等。

3) 自动化测试过程,依然是一个测试过程,从测试需求出发,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报告缺陷,并自动生成测试报告。

1. 自动化测试需求分析

当接受一个新的项目时,必须针对测试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可行性分析,确定一个软件系统测试中哪些范围、哪些任务是适合自动化测试的而哪些是不适合的。如果对不适合的测试任务实施自动化工作,不仅耗费过多的人力,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

然后,根据测试任务的特点并结合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要求,确定正确的自动化测试目标和策略,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测试工具,逐步开展自动化测试工作。

2. 选定测试工具

不可能有单一的测试工具能满足测试的所有需求。不同的测试任务会选用不同的测试工具,如单元测试须要选用单元测试工具,性能测试须要选用性能测试工具;

针对不同的应用,也要选择不同的工具,如针对Web应用,可以选择Selenium和WebLoad等工具,而针对客户端应用,则要选择AutoIT等工具。

在选择测试工具时,要清楚测试目标和需求,确定适用的技术环境及自动工具可支持的各种测试,分析测试工具与被测软件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考虑工具的易用性、工具学习曲线或培训成本,特别是要考虑工具本身所要求的测试脚本,是否支持数据驱动、关键字驱动,以及是否容易编写、调试和维护等。

3. 开发自动化测试脚本

自动化测试脚本的编写,和产品的软件代码编写是异曲同工的,须要遵守编码规范,包括脚本的层次、命名等。如前面所说,将(测试)数据层、(系统)操作层和(业务)逻辑层分开,不仅构造结构化的脚本,而且构造程序对象映射、建立对象库和关键字函数库等,全面支持测试数据驱动、关键字驱动的脚本,有利于脚本的开发和维护。测试脚本的开发,和软件产品本身的开发还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

1) 如果在开发编码之前,对测试自动化作了整体设计,将有助于测试自动化开发的顺利开展;

2) 自动化测试代码须要跟踪和维护,因此,要采用源代码管理;

3) 测试自动化也会出现缺陷,因此,须要有计划地跟踪缺陷,并且对修改后的缺陷进行验证;

4) 用户须要知道如何使用工具和脚本,因此要提供用户使用手册。

在脚本开发中增加冗余设计,即使降低一定的性能,也要保证测试执行的稳定性。如果测试可以在无人值守情况下运行,那么测试的执行效率就不是大问题了。

验证点的脚本实现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标准文件。首先,捕获被测试程序的输出,并检视程序的输出,然后把输出信息文档化并归档,作为标准文件。在脚本中,我们可以将自动化测试的执行结果与标准文件作比较,从而达到结果校验的目的。

脚本写完了,并不代表脚本开发工作已结束,还须要调试。只有脚本运行稳定,执行的测试结果符合测试要求,才能说明测试脚本开发工作告一段落。通常来说,测试脚本的调试工作量和编写工作量接近,脚本写完了,意味着工作只完成一半。当然,理想的方式是一面编写,一面调试、运行,脚本编写结束,调试也结束,同时运行也非常稳定,这和软件开发中“持续集成、持续测试”的思想是相通的。

4 测试结果分析

在自动化测试中,常常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当一个测试执行失败,会导致后续一系列测试失败。

自动化测试结果一般被分为3种情况——通过(pass)、失败(failed)和不确定/没有被执行(TBD/unexecuted)。针对测试自动化执行结果,主要集中分析那些没有通过(failed)的结果。首先,分析是不是软件产品本身存在缺陷导致测试执行失败?不是上面某个测试执行失败而导致其他大量的测试执行没通过?如果不是,再查看测试环境。如果产品和测试环境都没有问题,就要检查自动化测试脚本,是不是测试脚本误报信息?还是脚本的验证点设置不对?有时候,测试执行全部通过,也可能存在问题——脚本的验证点不够或太粗,从而错过许多验证点,给我们一个假象(ps:英雄所见略同,经验告诉我是有风险的,但一般不会)。

为了更好地进行测试结果分析,一方面,尽量记录下测试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即存储好的测试执行日志(log);另一方面,提供规范的测试结果报告格式,使结果一目了然,并在失败的用例提供链接,点击链接,就能直接查看相应的测试用例和执行的log

开发流程的调整

刚开始启动自动化测试时,由于还是试探性的工作,流程无须做什么改变。但如果在软件开发项目中全面开展自动化测试,这时须要考虑对软件开发流程(包括测试流程)做适当调整。例如,在多数公司是由开发人员完成单元测试,如果没有流程来规范开发人员的行为(ps:说实话测试人员的也要规范其行为,捂脸),在项目进度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开发人员很可能会有意识地不使用测试工具,来逃避问题。所以,有必要在开发和测试的流程中明确定义测试工具的使用。

首先,自动化测试须要开发大量的测试脚本,而此前的需求评审、设计评审等工作不能省略,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设计的工作量基本没有改变。在测试用例的设计中,虽然可以省去部分文字工作,但这个过程依旧需要,依旧要考虑业务逻辑变化、软件使用场景、输入/输出数据处理方式等各项内容。这样,测试脚本开发所需要的时间在开发流程中要考虑,而测试执行的时间可以相应减少,最终软件开发的总体时间可能会增加或不变。

其次,在项目计划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构建自动化测试所需的时间,将自动化测试计划融入项目的总体计划中,例如须要考虑下列影响自动化测试的因素

1) 对项目成员进行自动化测试工具和脚本开发的培训;

2) 创建自动化测试框架,制定测试脚本开发的规范;

3) 软件代码的可测试性,这种可测试性是针对测试工具来衡量的,也就是要求测试验证点准确,验证点的期望结果是可以度量的,即能通过脚本进行描述;

4) 自动化测试环境的建立、配置等;

5) 其他基础设施如何支持自动化实施。

再者,引入自动化测试后,测试人员须要和开发人员密切沟通。自动化测试的工作须要更多地了解软件系统的构成和实现,包括技术设计文档和代码。只有充分地了解软件内部的结构和具体代码,测试的脚本才更具有针对性,开发效率才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理想情况下,开发人员在编码之前就定义好相应的类、对象名称、ID和相应的属性等,在开发人员写代码的同时,测试人员就可以并行开发测试脚本。为了实现自动化测试的高利用率,自动化测试可和每日构建结合起来,每天自动运行回归测试。

最后,测试脚本也是“代码”,要并入软件配置管理的体系中,例如用CVS或SubVersion来统一管理各类测试脚本,包括版本分支、合并的控制。

走向成功

不管是手工测试和自动化测试,关键是测试流程的建立和测试用例的设计,只有在良好的测试用例基础上开发测试脚本,测试脚本的质量才有保证,最终保证自动化测试的执行效果。为了更好满足测试脚本开发的需求,可以将测试用例转化为决策表、矩阵图, 帮助实现脚本的结构化、脚本的数据驱动方式

在软件测试自动化实施过程中,可以从简单的测试任务开始,例如一些应用程序接口(API)测试的自动化实现,比较容易些,也比较容易做到90%以上。然后,向性能测试、普通的功能测试等,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推进,逐步获得成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组织的支持,须要制定正确的策略,需要人才,从各个方面来保证自动化测试的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捷径,须要不断实践、思考、改进、再实践、再思考、再改进……只要肯付出艰辛的努力,最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但同时,我们可以遵循一定的操作步骤,将自动化测试融入整个开发过程,建立适合自动化测试的流程,并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建立相应的测试环境和对测试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有效地帮助我们以更小的代价、更早地获得自动化测试的成功

正确的认识:测试人员直至整个软件组织要树立一个客观辩证的自动化测试思想,充分掌握自动化测试和手工测试的各自特点和应用范围,清楚软件测试自动化绝不能代替手工测试,而是相互补充。当手工测试执行时,通常假定由一个有头脑、善于思考、具有观察力的测试人员来完成。 如果采用自动化,测试执行是由一台不会说话的计算机完成的,我们必须告诉计算机什么样的情况下测试执行是失败的。工具本身并没有想象力和灵活性,自动测试只能发现15%~30%的缺陷,而手工测试可以发现70%~85%的缺陷。

定义清楚需求:清楚自动化测试的目标,在组织内就衡量自动化成功的标准达成一致意见,例如侧重于获得最大的回报,而不是试图完成软件每个部分的自动化测试。针对软件的不同组件或不同的测试任务,应定义不同的自动化目标。

改进自动化流程以适应自动化测试的需要,例如测试过程是清晰的,每个测试阶段的进出标准是可量化的,而且测试过程充分保留了测试脚本开发的时间,特别是在软件产品的第1个版本开发的时候。

快速的可行性论证:自动化测试实施时,须要进行可行性验证,但要尽早、尽快地认证测试自动化的可行性,例如选用软件系统中一、两个典型模块,快速构建有效的测试套件,使用候选工具来完成相应的测试任务,如图形界面的功能测试、不同平台的兼容性测试等。

确保产品可测试性:组织内明确定义规范,将软件产品的可测试性作为产品的基本需求。例如,在产品设计中,认真考虑可测试性,增加命令行接口(CLI)或应用程序接口(API),解决一些图形用户界面给自动化测试所带来的障碍。

可持续发展策略:测试脚本的开发,不能图一时方便,而要从长期可维护性的需求出发,来设计和编写测试脚本,避免由于脚本不可维护而放弃测试自动化的努力。例如,脚本录制能快速生成测试脚本,但这样的脚本一般不具有可维护性,所以要尽量摒弃直接使用所录制的脚本,而是将录制的脚本作为参考,或在部分录制的脚本基础上进行修改、重构等。可持续性发展的脚本应具有高可读性、规范性 、层次性、独立性和复用性等特征。

持续运行:写完一段脚本就运行,每天都要运行已完成的测试脚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调整,这样,一旦脚本完成,就能提供一套稳定的、成熟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不要等所有脚本完成后,才开始运行它们,到那时问题可能太多,无从下手,从而对大家实施自动化测试的信心产生较大的打击。

本文来自朱少民老师的《轻轻松松自动化测试》,如有侵权,请通知后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动化测试的实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xi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