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管制
从我四十多年的生活经验我看到了时代的进步:
家庭少子化 教育普及化 城乡一体化 体制一体化。
1 。
当然我看到现在社会进步最彻底的地方却是:家庭少子化!
这因为社会越发的扁平化,一对富裕的夫妻没有更多外来的的人力物力供自己使用和代替自己来抚养后代,一对贫穷的夫妻也不需要更多的后代来替自己干活。
加之贫穷的人也越发的讲人权所以父母扶养的代价越发的增加,而且后代的的夭折率也在不断减少。
现在我国家庭的少子化是由当初政府的管制转而成为民众的自觉,即便国家放开二胎政策也有很多人选择了不生,更没有很多人不识时务地去生三个四个的。
世界性的少子化则是社会进步带来的趋势。
2。
我是眼看着教育的脚步在一步步放大过来的。
在80年代,作为农村指标考进中专类院校是要比城市指标有的要高出50分左右,而那时候总分也才500分,而那时候城乡教育质量相比现在更是天壤之别,能考进学校的实属凤毛麟角。
这对于比当时合肥一中分数线已经高出的合肥城市人已属不易,那些从农村考上来的简直难于上青天。由此,我很是佩服那些能考上来的人,他们比我实属更优秀许多。
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从偏远地来城市发展的人们,你们相对你们的先辈实属幸运太多。
那时候,城乡人口是高度管制的不给流动的,如果想要进入城市唯有考学而考学,而考学又是非常艰难的,所以考个三五年是不在话下的,甚至八年抗战的也有。
3 。
我确实看着城乡越来越一体化。
以前,城市人户口千金难买,现在不但废纸一张,甚而很多人羡慕起农业的户口。如果现在还有人已有城市户口为荣那绝对被笑掉大牙。
但过去那可是两个社会,差异大到无异于现代人和原始人的区别,而且有着从外貌到举止一清二楚的界限。现在的年轻人首先从外貌上已经大致的做到了平等,而不像过去长着一张张被欺负的脸。
我素来不愿与外貌示人,表面上我是疏于打扮,其实何尝不是深层次里有一张被欺负过的脸?
现在草根的逆袭的故事有很多,那还不是时代给了你这样那样的机会?在充满管制的时代,这样的机会无异于上青天!
4。
体制一体化在上海深圳等沿海南方等开放的大城市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东北西北甚至是合肥还是无法打通的壁垒。
人们还是一言体制内皆羡慕,那意味着工资高福利好有保障有闲暇,而体制外的人则起早摸黑地赚辛苦钱。
一说休息,体制内的觉得是应该有的福利,体制外的人没有休息则理当如此。一说起差异就说我们没有进体制,言下之意我们的地位就是比他们底。
甚至体制内的觉得趾高气扬,体制外的就自觉矮三分。
在家庭少子化 教育普及化 城乡一体化 方面我看到了很大的进步,但体制一体化方面合肥无疑还落后很多。
二 挤压
社会的矛盾过去有现在也有的:过去是充分的管制,现在是充满了挤压。
城乡差异化尤其大城市,造成城内外人口互相挤压;
受教育权仍然不太平等,造成个体人的发展受限和挤压;
就业机会不丰富造成年轻人和中老年人就业上的挤压;
体制内外仍然存在的差异化对待造成体制内外人的隔阂和相互的挤压;
当我看到北京在疏散所谓低端人口时,我看到了两个字:挤压。
挤压于我并不陌生,因为我的生长过程里就是充满了挤压。可以说,我就是在少子化进程中,却出生于多子女家庭中,从而个体生存空间被高度挤压的,废物中的一个。
但如果让我选择两害相权取其一,我还是选择挤压式的生长在城市里。当然如果让我选择如果不是生在少子的家庭里,宁愿没有我。
乡村的落后我是能看见的,那里充满着愚昧落后封闭以及随时的死亡。当然,现在的乡村已经凋敝,人们甚至不得不往城市迁移。
不管你愿不愿意,乡村都是人们无法回去的故乡,而去往城市的挤压也是人们所无法回避的新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其实城市土著和外来者都将面临着挤压——无一幸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