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都是不容易的。想要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赚到钱,这需要机遇和努力。每当我看到成功的人,心里会想很多。人和人的差距真是大,别人的生活让我好奇。
我花钱报了一个英语学习的课程,为了以后或者可以干干别的。其实我之前已经不错了,那年我考上了复旦,可是后来我离开了,导致工作的事受到阻碍。我不了解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要放弃。本来都是好好的了。后来只能用所学的东西出来想谋生的事,才发现离开复旦的我是这么苍白。
人这一生总有后悔的事。我是个典型的例子。自己花两年才考上的学校说不念就不念了,我又不是超人。
之前在复旦读书的时候去做兼职,赚到了钱。可见复旦的名声多重要啊。
看到开饭店的人整日忙碌,知道社会是残酷的。我能做的不多,除了读书写作还有什么呢?
去复旦之前,离北大只有一分之差。我知道我不够努力。我们得到的和付出的其实成正比,所以就不羡慕别人了。别人有多用心,是看不到的真实。
我在上海的画廊帮人写文案的时候还在复旦。也不觉得累,但人际关系并不好处。
因为我是复旦的,所以工资很高。我至今都不了解自己,做错决定会后悔。可是后果只有我一个人承受。我不知道复旦的才华能不能支撑我写作。
人生有许多无奈,身边并没有人帮我。我甚至想再考一次,回到复旦。人失去了才悔恨。作家有很多人爱吧,当孤独的时候想得多。
当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是我一个人。在我们家这个小城市工作并不好找,尤其对我这个文学系毕业的。后来找工作的时候遇到复旦的了,人家很成功,做了老板。世界有时又很小,碰到校友。
我看到了复旦人出的书,他做了出版社。余秋雨笔下有个人读了好几个博士,我或者可以效仿下,再多读几个博士。
优秀的校友们也让我有了压力,在复旦我不是最优秀的。复旦早就出过作家了。这些是我的动力吧。毕竟都是一个学校出来的。
在写作里,我渐渐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我明白喜欢的东西没变,就像十几岁时再努力一下就去北大了吧。
我喜欢的作家在各自的领域工作着。像林清玄已经去世了。他的文章我还会看。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考上复旦的自己。
本科时有个老师很喜欢我,虽然我现在没什么大出息,能感觉到他依然爱护我。
过去想要的生活挺简单的,复旦毕业以后找个大学当老师去。这个梦想一直没实现。
有些人能走到心很深的地方。我听游鸿明的歌曲,他的嗓音和歌词吸引人。
至于我的一技之长应该是写作。可能是最近经济上受到苦,所以特别想着挣钱的事。复旦毕业的人都比较富裕吧。厦大毕业的怎样呢?当生活受到挫折会怀念母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