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也就是所谓的大肠癌,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等原因,发病率是逐年上升,但是很多人对其缺乏了解,且大肠癌早期也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症状,所以很多患者经发现时都已到中晚期,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
在中国,癌症已成为疾病死因之首。其中,中国肠癌的发病递增速度是世界平均的两倍。
40岁以上是肠癌的集中发病群体,但近十年来正在不断年轻化。在调查中,发现有腺瘤息肉的患者最年轻的只有16岁,确诊为肠癌的仅23岁。30~40岁的腺瘤发现率高达22.1%。
不仅肠癌发病增速不断上涨,中国的肠癌死亡率也非常高。统计显示,我国结直肠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30%,而美国为64%,为什么两者差距如此之大?
结直肠癌早期发现尤为重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肠癌的治疗技术也有很大的提升,肠癌从增生到晚期,通常要经历5~15年左右的发展期。越靠近晚期,治疗生存率就越低。
早期的小腺瘤症状不明显,一经发现,完全可以直接镜下切除,即使是I期的腺癌,只要发现及时,不但费用低,痛苦小,生存率也高达95%。
但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II期、III期、IV期)了,IV期的5年生存率只有5%。
但是多项研究均已证明,早期筛查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对于肠癌的早期筛查都有明确指南,而我国目前还无明确指南,公众对于肠癌的认识度不够。
美国大肠癌圆桌会议宣布到 2018 年,实现更大范围的结直肠癌筛查(普及率达 80%),而且最新的指南把筛查年龄提前到45岁;而中国肠癌筛查的普及率可能连8%都不到。
一项针对江浙沪和珠三角地区的调查显示,作为我国近年来肠癌发病率显著升高的地区,只有7.6%的调查人群了解肠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早期发现结直肠癌?
第一项:粪便隐血试验
大肠癌的话早期比较容易发现的症状就是出血,但是只有量较大,呈暗红色血便的时候,肉眼才可以发现,当出血量比较少的时候,是没有便血、黑便的情况,这时候,肉眼就很难发现有异常了。
这时候就可以通过粪便隐血试验进行检查诊断了,因为粪便隐血试验很灵敏的,可以对消化道内极少量的出血做出诊断。
不过需要注意一点,因为消化道出血如痔疮、胃溃疡等疾病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粪便隐血试验也可呈现阳性,所以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比如直肠指检或肠镜。
第二项:直肠指检
通过手指直接触诊下段直肠肠壁是否光滑有无结节或肿块、血,若在指套上发现暗红色血液,可能提示肠道内出血,需进一步做肠镜检查。大多数直肠癌,尤其是低位直肠癌可通过直肠指诊检查发现病变。
第三项:肠镜检查(金标准)
肠镜检查的话,是发现早期大肠癌最直接有效的检查项目。
多数大肠癌的发生都是由于腺瘤癌变(一般情况下大于2 cm的腺瘤有50%的几率会发生癌变),而这癌变的发生要经历漫长的一段时间,且这期间并不会有什么明显症状,所以很难发现,但肠镜的话,就比较厉害,不仅可以清晰的看到肠道的全部情况,还可以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从而发现还没癌变的腺瘤,以及早期大肠癌的无症状阶段。
第四项:CT检查
可以给肿瘤是否发生浸润、转移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依据,但是有一定的辐射性,检查的效果也没有肠镜好,所以比较少用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检查。
早期发现总是比被迫治疗来得划算
上述这些检查有的只要二三十,最贵的也就在几百元左右,还是可以接受的,而如果发展成晚期再治疗,治疗效果和痛苦程度不谈,光是手术加化疗费用,基本都在30~50万以上,给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大肠癌筛查是比较划算的。
医生建议:
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筛查一次;
40岁以下人群每3~5年筛查一次。
特别是以下4种情况,如果满足其中的2种,
建议尽早做一次预防性早期筛查:
1. 年龄在30岁以上,从未做过肠癌筛查;
2. 有经常肠胃不适、腹泻、便秘、大便出血等症状;
3. 家族中有大肠癌患者;
4. 本人有癌症史;
5. 有肠道息肉史、炎症性肠病史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