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话好好说

有话好好说

作者: 清风徐来_9efe | 来源:发表于2021-01-04 23:37 被阅读0次

          同事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在网上报了幼儿英语,买了智力启蒙书籍,教孩子背诵古诗,又给孩子报了早教班,在同事的努力下,不到三岁的小姑娘表现非常突出,古诗背了很多,英语也读得有模有样,找出同样形状的积木更不在话下。

            同事老公平日忙于工作,对孩子教育无暇顾及,好容易这个周末有时间,同事便有意安排老公带女儿去上早教班。没想到上完早教回来的老公,进门就是一顿牢骚“那些孩子怎么那么笨,连老师说的都听不懂”“老师说,好好听着就行了,为什么家长还要给孩子重复一遍”“花三千块钱报这么个班,一点也不值,不就是摆摆形状吗,咱妮儿都会”。同事接着来了一句:“咱妮儿都会,怎么会的呀?”只一句话,交流的空气瞬间凝结。

          同事这句话的背后有什么内在的需求呢?女儿会的这些事情,都是妈妈教的,妈妈希望自己的付出被整日忙于工作的爸爸看到;妈妈抓住爸爸休息的时间,让他陪女儿去上早教,所以妈妈这句话背后还有一个希望,希望爸爸能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希望爸爸能多陪陪家人,希望爸爸可以不缺席女儿的成长。但是这句“咱妮儿都会,怎么会的呀?”却将所有的“希望”变成了对爸爸的“指责”和“攻击”,这种“指责”和“攻击”随即激起了爸爸的反感与对抗,本来难得的沟通交流机会便也因此被毁掉。

          在我们平常的沟通中,我们习惯于用“抱怨”“指责”的模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攻击,却忽略觉察自己的内在需要,忘记了自己沟通交流的目的,明明希望孩子书写更认真,却用“你写的字都能飞上天了”变成了对孩子的讥讽;明明希望丈夫下班后早回家陪陪家人,却用“你整天忙忙忙,哪顾得上我们的死活”变成了对丈夫的报怨;明明希望学生更上进,却用“你怎么这么懒,这么不求上进”变成了对学生的指责。当我们忽略了自己的内在需求,用讥讽、抱怨、指责的方式去发泄情绪时,对方的反感、愤怒等负面情绪也会马上被激发,轻则关闭交流大门,重则马上语言回击,进而交流变成争吵。

          在亲子、夫妻、师生等人际交往中,沟通交流是双方互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目的主要是表达自己的需求,倾听对方的观点,最终达成共识,取得和谐一致的行动。因此在沟通之前首先要学会觉察自己的内在需求,明确沟通目的,然后将这种内在的需求用“我想要……”“我希望……”这样的句式明确表达出来,再听一听对方的想法,最后依据实际情况,双方一起商讨最佳解决方法。这样就进行了一次良好的沟通。比方说同事希望丈夫多陪陪女儿,当她觉察到自己的这个内在需要时,便可以对丈夫表达:“看来今天老师教的内容,我在家中已经教过了。咱妮儿这段时间确实学了很多东西,每次看到咱妮儿又长了新本事,你不知道我内心有多激动、多自豪,我知道你工作很忙,但是我也想让你同我一起见证女儿的成长,体会为人父母的快乐。你能尽量抽点时间,多陪陪咱妮儿吗?”这样的表达,既看到对方工作较忙,表达了理解,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就很容易得到对方的理解,也易于得到对方积极的回应,最终达到沟通目的。

            心理学认为每一个情绪背后都有一个或多个心理需求,在人际沟通中,我们要学会觉察情绪背后的需求,不是带着情绪去指责、抱怨、攻击,而是客观明确地表达需求,倾听对方想法,商讨解决办法,有话好好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话好好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gb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