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修中心的书房中,我平生第一次听到“No Attachment”(不执)这个词。“如果不执,如何有追求?”大师言简意赅:“不执不是不做。人行事分三层:一想做,二责任,三回报。我们要放弃的是对第三层的追求。因为努力并不一定会得到意想的结果,而如果你渴求这个结果,就必定会失望。所以放弃欲望不是放弃努力,而是要求放弃回报。你因为男朋友离去,所以你难受,这是你对男友的依赖(Attachment)。一旦有依赖,必定会难过。因为你成了他的附属。不要依赖任何人、物,哪怕是你的父母、孩子、男友、工作。。。。。。。因为任何事情都会在不经意间发生。而依赖只能在事变时让你痛苦,要知道任何事物、人、物都不是为你而生,不是属于你的。你生下来时,什么都没有,只有你自己,只有自己属于自己。所以,好好关爱它、善待它、依赖它。你唯一的依赖只是你自己,任何其他的事与物,只是去服务它们,使用它们,不要成为它们的附属,依赖它们。人有一天会死、会变,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服务,尽义务与责任。”
大师的一席话让我豁然开朗。No attachment!没有任何人、物应该属于我,只有我的愿望属于我。
我的心开了。
临走的那天,我去和他告别。他对我说:“记住,你做的一切都与结果无关。只有命运才与结果有关。而命运是你前几生就已经确定了。你所能做的就是尽义务做你认定的事,其他的事交给命运。”大师还慈爱的望着我:“我很高兴认识了你。你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真诚和善良。神会保佑你的,不要担心。”
举起相机给他拍照的时候,他说:“请你不要给我拍照。我的角色是为神服务的。给人们看的,应该是神,而不是我这个人。”
遵从他的意愿,斯瓦弥成为我的印度之行唯一一个没有被记录影像的人。但直到现在,他的形象仍历历在目:高大的身材上永远披着橘色的袈裟,棕黑的面庞上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宁静的望向你,充满慈爱。
而也就是在这一天,我才醒悟,那片一向被我视为净土的园地,那间我一直认为住着看门人的小屋,原来就是大师的栖居地。一切在我面前变得奇妙。回视自己从刚见到这个地方到每次见到这个地方的感受,回想第三天见到大师请求谈话的场景,我真感到冥冥中有一股力量引领我到这里,一种可称为命运的力量。斯瓦弥的出现,我对瑞诗凯诗的情有独钟,还有默瀚,这一切好像都是在我已心力交瘁、无力解脱的时刻出现在我的生命中,印度之旅注定是要改变我的一生的。
大师回房了,我怀着无限的感动沿着来时的路向回走。烈日直射在头顶,我的汗开始渗出来。突然,我止步。一种迫切的愿望推我折回。我想把这个小屋拍下来。园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恰似天堂,又胜似天堂。白色长尾猴在树枝上垂坐,错落有致。树下黑牛徜徉。阳光射在沙子上,泛着银光。我举起相机,一张一张的拍着。突然冒出一个乞丐,扔一些食物在地上,猴子们全蹿下来。转眼乞丐又不见了,蹿下来的猴子们一无所获,但却全蹲坐在地上,在小屋的前面排成一个方阵。我感到光明在我身上荡漾。
\":ÿ��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