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笔记38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笔记38

作者: 平原雪 | 来源:发表于2023-08-15 23:56 被阅读0次

伍·性情赤子,“水晶”亦需温情暖(1)

这样的启事(与蒋碧薇的离婚启示),徐悲鸿后来又登过一次,那是为了廖静文。

徐悲鸿绝对是中国画坛不世出的奇才,姑且不论他的艺术成就,仅以教育理论而言,他可谓是百年来影响最大的第一人。

徐悲鸿是最早将西洋画法引入中国画的画家之一,他曾在法国苦学素描,练得一手绝佳的造型功夫,这也是徐悲鸿的油画长期以来被人称道的重要因素。

1918年,他在《中国画改良论》中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

到1947年,他在《新国画建立之步骤》更进一步申明: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这在写意国画一统天下的年代,十足是惊人之论。

不破不立,徐悲鸿对中国画的全面改造,在当时的画坛引发了强震,不少保守的画家指责徐悲鸿破坏了中国画的传统与精髓。

徐悲鸿不为所动,一意孤行,坚持对学生实施严格的素描训练。

新中国成立以后,徐悲鸿的艺术观点得到全面贯彻。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徐悲鸿成为第一任院长。

从此,关于素描的训练成为美术教育的主流,一直到今天,徐悲鸿的艺术观点还在薪火相传。

徐悲鸿非常爱国,1940年到1941年,他在南洋举办了多次画展,将筹得的所有款项用于抗战。

他身上表现出的中国传统士人的气节,一直为周恩来所激赏,毛泽东对徐悲鸿亦赞赏有加。

1964年,毛泽东曾在批示中谈道:“齐白石、陈半丁之流,就花木而论,还不如清末某些画家。中国画家,就我见过的,只有一个徐悲鸿留下了人体素描。其余如齐白石、陈半丁之流,没有一个能画人物的。徐悲鸿学过西洋画法,此外还有一个刘海粟。”

“‘素描基础’,是中国艺术教育最大的神话,最强的霸权,最有效的行政力量,也是最具惰性,又是最庞大的学术包袱。”

这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事——一个人在去世半个世纪后,还可以有如此的王气。

可是,为什么他在感情问题上,表现得如此低弱,一再地落人口实?

感: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书生意气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笔记3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jy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