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标题文章

无标题文章

作者: 悠游涵泳 | 来源:发表于2016-06-06 21:22 被阅读11次

    《童年到伴随者实操篇》——学习笔记

    苏小妹老师是国际蒙台梭利教育的专家,今日在师大敬文讲台听了她的课《童年到伴随者实操篇》。感谢苏老师一整天的分享,侃侃而谈,诙谐风趣,讲授内容引发我的思考,让我获益匪浅。

    以下是我的记录、整理与思考。

    一、伴随者的角色定位

    (一)伴随者的特点。

    “你身边的陪伴者是谁?他给你怎样的感受?”讲座随着这样一个提问展开。

    伴随者:具有包容、接纳、欣赏、爱、陪伴、发现闪光点、指导(理解、尊重自己加)的特点。他无所图,没有希求,不给予他人压力,努力让被陪伴者更好地成就自己。

    (二)伴随者的人生目的。

    伴随者的人生目的就是自己的人生目的。关于这个标题,听课时我并未全然理解。梳理时的思考,让我豁然开朗。生活中我们扮演多重角色,同样会成为多个对象的伴随者,无论我们伴随谁,自己永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永远要保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目的。我们的伴随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和价值。

    寻找自己的人生目的,苏老师通过5个问题展开讨论。

    ——1、你是谁?

    ——2、你最喜欢做什么?

    ——3、你为谁而做?

    ——4、他们渴望什么或需要什么?

    ——5、他们可以从这里得到什么改变?

    (三)伴随者与孩子的关系。

    苏老师提出一个词:“投靠”,同时提出一个问题“孩子是来投靠我们的吗?”在场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不是。苏老师的解释,孩子是来投靠我们的。我们和他们的关是养育者和被养育者。我们不是拥有者,孩子不是东西,我们不是统治者,孩子不是附属者。我们不是授权者,孩子不是产品。

    通过“学习场域的权利斗争”,进一步阐述伴随者与孩子的关系。伴随者对孩子没有企图,没有希索,他只是给予孩子最需要的和养育孩子成为他自己。

    通过游戏(寻找并关注两个希望关注的对象,在口令停止时与他们形成等边三角形的关系),进一步阐述伴随者与被伴随对象的关系。学员们来到户外宽阔场地,在时缓时急的节奏中,与自己希望关注的对象形成三角形的结构。当游戏结束时,参与活动的学员中能够形成等边三级形的人并不多。

    通过游戏,参与者切身体会到关注与被关注的关系。同时通过体验感受,关注是一种不让对方察觉,保持恰如其分的距离的关注。对于关注者,关注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逐渐熟练的过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标题文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kd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