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高考的妹妹,不止一次跟我说
“等考完了,你带我去酒吧浪浪呗”
记得一次在她读高二的时候,一次是正在读高三的这个时候。
❶
她不断地对我说,
“每一天都在上课”
“还有70多天”
“时间好紧,我都不敢请假”
“作业还没干完,顶不顺吖”
“终于放学了,呜呜,晚上还有课”
经历过高考的人,懂得那段时候的压力和纠结。
现在距离高考只剩下40天,这个时候的当时,我都在想些什么呢?
高中三年,只觉得高三才是真正像个读书的样子。高一的时候兴许还可以肆无忌惮地沉浸在打球的快感里头,高二也可以试着冒险追求一次类似杰伦MV里头的浪漫爱情,高三的高压和紧迫,才让人抛开一切只为了6月的那场考试。
每个人对于高三的种种记忆:教室里的课桌上堆满的各种书和备考材料,黑板上面的壮志口号(当时我们班上写的是“努力就有希望”),在一起狂背书狂做题,在走道里等水烧开,在宿舍之谈模拟考不谈风月事...
抛开所有只为高考,究竟为何?
❷
爸跟妈分开后,我跟妈住在了城郊。周末结束的时候在路旁等车回学校,那时候心里很不自量力但又有些作祟的思想,默念自己通过高考,要成为像潘基文这样的人物。真够6的,怕是因为专业是政治,平时看热点看多了神经有点不正常。但也无可厚非啊。我们总在寻找一个宣泄自己的窗口。
我只想为家里争一口气。至少在当时的学生生涯里面,我想不出其他东西可以代替这样的途径。
高三应该是人生唯一一次禁欲的时光,大家都成了禁欲婊。由于班主任对尖子班非常严格,看见男生女生稍微凑在一起,哪怕下了课在走道里交流下做题心得,也觉得很危险,必须抓出来质问一番。更别提放学走在一起了,那是要被拉去浸猪笼的。于是男生对女生木口木脸,女生对男生视而不见。
我们走道里看见了异性赶紧跑,最有意思的是,一男同学晚上在楼上看见了隔壁班的男女在空教室里接吻,他回想当年用现在的话是头上有一万只草泥马的奔过...总之,为了高考,我们将对某某的感觉压抑在心里,高考未过,心不能浪。
好像是,高考完所有东西都能改观,就海阔天空了。乡亲父老都只认高考,考上个好大学,一切都平步青云。却没有人告诉我,考完后会是怎么样,上了大学要怎么样。因为从读书的时候开始,就没有人告诉过我们,究竟如何找到你的方向。过来人说,上了大学你就自由啦,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谁知道,后面的事接踵而来,大学的逃课、迷茫、挫败的恋爱、择业、婚姻...问题永远都有,并非过了哪道坎,就海阔天空,当你上了大学,有人跟你说,拼了命高考,只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资源更好的平台,为后续的人生铺垫些好条件而已。这样可能就清晰很多。高考,一方面是为了父母,替他们争口气,一方面是为了自己,跟自己争取个些好资源。
❸
我记得身边的几位同学复读了,好不容易熬过了一年,还来一年,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熬来的。我们没有那种发烧友的专长,除了高考,还有别的能实现衣锦还乡的途径么。没有。《谁的青春不迷茫》这部电影里说了两件事,一件是关于坚持兴趣的事,一件是改变那条被强加的人生路径的事。
男主角是位飞行发烧友,是班里学校里公认的小混混,是你眼里那种“得过且过”“不学无术”“吊儿郎当”的同学。可是他用梦想,改变了八竿子打着边的尖子生的人生轨迹。尖子生是电影里头的女主,她妈和老师都希望她能考上清华的金融专业,最后放弃了三好学生头衔,去研究天文了。哎,读书的时候有一项独一无二的兴趣,还真是挺牛叉的。
当所有人在听着台上的人训话的时候,你能在天上飞下来。
只可是,我们没有坚持这种牛逼的兴趣,被迫专注高考去了。我们不懂画画,觉得画画不是有出息的行当,现在画画的人都成了自媒体大V;我们不懂得音乐,现在懂音乐的人上了中国好声音;我们不懂飞行,现在懂飞行的人去了美国做了机长。
❹
oh captain,my captain是我在《死亡诗社》里头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如果你有梦,就坚持它,把握现在你所做的事情。只可惜知道这句的话时候我已经高考完了两年。高三的时候别无选择,距离高考还有40天,我姨打电话过来,说我妈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我深吸了一口气走进教室,若无其事地再拿起课本看,眼泪却在眼眶里打转。我知道,有些事情终将要来,只是它来得太突然,来得不是时候。高考完的两周后,妈就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同学们如释重负,在狂欢,在旅游...而这,仅仅在面对另一种开始。后来,我写了很多诗句,都是写给我妈的。
我只是把高考当作是一个争口气的窗口,唯一的窗口。把反对的、否定的、不愉快的声音,通过高考弥补回来。而后来,我才知道,这只是一厢情愿的笑话。高考不过是一个阶段的小坎,它不能弥补什么,它不能证明什么。
有句话是这样的:
在笼子里出身的鸟
会认为飞翔是种病
但愿你是只“有病的”正在飞翔的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