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一天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么我们都能够带走些什么呢?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又带来一些什么?
我看过一些科学的设想,把人的思维意识,经历,记忆来备份,这样子这个人可能不在了,但是大脑还在的,等于换一种生存方式存在于电脑或者互联网里面,然后仍然可以做自己的判断,指挥别人,甚至于利用人工智能做事情;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时候的自己,还是自己吗?
我从何来?
人们从出生开始,假如刚出生那一刻,是一张白纸,那么这个时候怎么证明我是我?我怎么知道我是我?我的意识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佛家讲,眼耳鼻舌身意,从这六个外界的接收器感受到的种种体验,比如眼睛看到的妈妈的形象,耳朵听到的自己的名字,鼻子闻到的妈妈的奶香味道,舌头嗅到的妈妈身上的味道,身体感受到的妈妈的怀抱,最终储存到大脑变成意;然后产生眼根,眼尘,就是在眼睛里留下痕迹,只要在看到妈妈的样子,就知道她是妈妈;最后进入大脑深处的藏识海,如同自己的硬盘;
这跟我们今天电脑的系统程序很相似;硬件大家都一样,但是一台新电脑开始利用眼耳口鼻身接触到不同的事物,便会储存不同的意识进入大脑,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看待事物的标准,自动化反应的习惯,也就是我们的操作系统,行为路径等等…
假如从小你见到的老鼠,你身边所有人都说它是猫,而你也会认为猫就是小小的,见到人会跑,会吃粮食,可以发出吱吱的叫声,摸起来软软的,鼻子尖尖的…
到了成年,遇到不同系统的人,他小时候别人告诉他,这是老鼠,可能两个人便会发生争执了…争执的背后其实还是系统发生的作用,因为系统的操作习惯是证明“我是对的”,人的系统里面没有“我是错的”这个路径,哪怕思考我是错的,也是在验证我是对的,所以我认为我是错的这条信念在发生作用,其目的还是证明我是对的;
而人们的种种欲望,内在的种种渴望,也跟从小到大被编程有关系;例如:北方人喜欢吃咸的,四川人喜欢吃辣的,因为舌头对这一系列的菜系产生了舌根,最终在体验里留下痕迹,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思乡的人,会吃到某一道菜会想到家乡…
而心智定位是在做什么?
就是在眼耳口鼻身意这六识来产生痕迹,例如Tiffany蓝,你看到这个颜色就会想到这个品牌,intel最后那个等灯等灯的音乐,你再听到这个音乐也会联想到这个品牌,又或者某些独特的香味,独特的一句话,或者独特的一个行为;人们很容易无意识的情况下,在心智中产生痕迹,高手是善于利用这个五感六识,来去抢占人们的心智,留下痕迹;
那么教练在做什么?
一个长期的教练,其实是要帮助客户觉察到自己固有的程序,或者拉伸自己的程序反向思考,例如有的是的后设程序是概括的,有的人是具体的,在思考和描述同一问题的时候,就会习惯性的描述概括性的东西,会习惯着眼长远但是教练是要提一些具体的问题来拉伸客户思考的纬度,例如:你的第一步是什么?
而在在未来的时代,知识培训必然会转型到知识服务,因为课堂中听了很多,但是不一定用的上,同样学了演讲,不同的人可能同一套模板故事不同,想要落地,不如去做一个对自己深度的梳理,而大部分人是不能够给自己系统梳理的,因为再好的大夫也不能够给自己开刀;
深度个案的服务时代已经到来,可以预见,知识付费的培训时代会在某一天转型为私人订制的服务时代,我们必将成为这个时代的推动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