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多年后,我们会发现自己曾经有过一次以上的机会,比如择偶时,他们会想:
长得不能太丑吧?个子不能太矮吧?人不能太无聊吧?收入不能太低吧?学历不能太差吧?……
看起来每一个都是一般般的要求,加起来可能最后只剩下千分之4的选择。而且要知道,符合你要求的人也在挑!
其实不光是寻找伴侣,只要我们有基本的概率常识,就能避免生活中大多数烦恼,比如我们总容易一厢情愿。
看似每个条件都不高,但是按照概率去算一下就会觉得:原来不是我运气差,而是这是个真实的世界。所以说,他们在设定标准的同时,就注定自己只能被剩下的命运。
我们之前就说过:生活中最可怕的就是这个世界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所以尽管不情愿,我们也不得不接受,然后客观地理性地去打磨我们的价值观,让选择更为合理。
那些看似没剩下的,其实也没少花心思,他们只是在想:对方只要满足最重要的一条就足够了……这就是价值观中的什么最重要?然后盯着最重要的,而不是不重要的……就这么简单。
那么正题来了,请问:人生什么最重要?
答案也很直接:选择最重要。
人生的头等大事只有一个:选择。再进一步去看,人生一辈子拼了命去选的机会,就这么几件事而已。上大学选什么专业,毕业了选什么工作,到时候和谁结婚,如果创业选什么赛道,有钱了投什么项目……所谓的大事无非就是这么一些,可能还有别的,但是总数并不多。
于是,大智慧就要用在大事上面,至于别的地方么,难得糊涂其实是好建议。
我们总在提珍惜注意力,其实就是希望把省下来的注意力,放到真正值得运用它的地方。重要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不论是注意力还是时间。所以如果你把它们看成有限资源,那么如何对它们进行有效分配,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比如淘宝上买东西花太多时间可能对真正重要的决定就会力不从心。
之前提过,每个人做选择的根基就是他们的价值观。价值观不同,就会做出不同选择。比如我们知道注意力更重要,那么我们就会做出许多不一样的选择。我们知道决定价格的最重要因素是需求,那么我们就会做出很多不一样的选择;我们知道投资的刚需是避险而不是冒险,我们就会做出很多不一样的选择……
锤炼自己的价值观,就等同于提高选择的质量。再进一步说,做选择更深的方法论是什么?添加必要条件。
比如亚马逊为什么选择卖书?因为:
市场足够大;品类有长期成长性;消费者重复购买率足够高;售后成本很低
事后复盘后我们发现,每一个条件都会删去90%的选项,那么最终的秘密会显得过于简单,可实际上简单不等于容易。能够做出这样高质量选择的任何团队,做不成大事才怪呢。
很多人都逃避做困难的事,但有一件事你无法逃避,那就是选择。即使不选择,其实也是众多选项中的一个。而我们之所以没有对如此重要的事情无动于衷,就是因为没有深入思考过这方面的问题,从来没认真思考过选择才是最重要的。
每个人都不希望因为选错而吃亏,但是有时候吃亏反而会占便宜,在这个博弈中你会逐渐明白一个道理:什么对我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的取舍,才会凸显出某一样事物的价值。你也才能在关键时刻,真正知道应该如何做选择。
我们再把选择的深层次方法论重新断句理解一下:
(添加)(必要的)(条件)……
每增加一个条件,选项就会大幅度减少;如果有非必要条件掺杂进来,那么不久会提前使得自己全无选择。这可能是绝大多数人最终放弃深入思考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总不自觉地掺入大量不必要的条件,搞得自己最终显得根本没什么选择,于是觉得那种深入思考根本就没意义……变成伸手党或者讨论所谓的哲思……
我们在选择时应用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用类比方法,思考:这个道理还可以用到什么地方。结果发现,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做到只考虑且不遗漏那些最必要的条件。
事实上,高质量的选择者不是什么都想到了,而是尽可能做到了想到那些必要的条件。无论谁做选择时都会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所以即使选择足够正确了,最终也不一定成功,但是胜算更高。
我们在复盘的时候会懊恼自己做了错误的选择,结论总是一样的:
当初选择的时候,要么干脆忽略了某个必要的条件,要么在某个必要的条件上没有做到足够苛刻……就这么两个原因,完全没有其他任何理由。
观察别人,反思自己,四处求救,海量阅读,最终结论都是一样的:绝大多数人在最终选择上毫无能力。
很多人在选择面前不知所措,一方面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不愿意承担选择的后果。这样的恐惧会把选择权交给别人,而自己则又失去了一次锻炼选择能力的机会。
想太多不累吗?如果我现在不去多思考好好选择的话,以后的后果可能更严重,吃的苦头可能是现在的数十倍都不止。
那些回避思考重大选择,而把有限的注意力放到鸡毛蒜皮事情上纠结一切的人根本不配做投资,因为投资是最最看中选择的行业。因为绝大多数人回避真正有意义的思考,或者想不出所以然……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就是大多数人的状态。
对待重大选择的态度越来越严肃,越来越认真以后,怨天尤人的念头就彻底根除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思考的深入,我们会得到这样的结论:一切的尴尬,最终都是当初自己选的……把时间拉的越长,这个结论越确定。
创业方向的选择原则:
1、高频
2、刚需
3、大市场
选择能力也不是天生的,可以通过一点点锻炼出来:
1、面对任何一个选择,都可以拿笔开始罗列筛选条件
2、为每个条件重要性打分,可以5分制
3、考虑每个条件的必要性,1必要,0没必要
4、30分钟内,结果一目了然
5、第二天再花30分钟重新仔细过一遍……如果选择本身的重要性很高,那么久可能重复更多次
仔细记录每个选择的过程,你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哪一环节犯了错,进而有机会纠正错误。不要太聪明地去寻找更轻松的方法。这样的结果通常是所有注意力都用在找更好的方法,最后没有时间精力去践行。
只要有记录,就可以回顾,就可以反思,就可以改进,就可以提炼,就可以通过不断雕琢最终形成完善的价值观体系——这恰恰是大多数人彻头彻尾欠缺的好品质。并且,保持记录,很可能解决大多数人遇事乱纠结的简单有效手段,不要小看积累的力量,时间久了,那些曾经用过的筛选原则,总可以在意料之外的地方用上——不信走着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