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不懂得舆论的情感律!舆论是不讲道理的,尤其在面对灾难时!
王石的错误不是他的道理不对,而是在最不该讲道理的时候,仍喋喋不休地讲道理!
在危难面前,当事人的不安感会放大。
危难关头,人们不仅看领导人的决策,还要看领导人的表达。领导人最好的表达是自己的表情,而不是一大堆道理。
无须语言,无须道理,所有的符号都在传播一种情绪,而情绪全部指向弱者,表达的就两个字:在乎!
他们平时的工作就是在讲道理,带着这个职业习惯一旦进入舆论场,舆论的情感律令他们屡屡受挫。越受挫越不甘心,更加想把道理说明白,结果自然事与愿违,最后恨死了媒体,怕死了舆论。
一切都用法律思维,可能在情与法上顾此失彼。一切都用经济思维,可能在情与理上左支右绌。如果法律思维再加上经济思维,舆论出状况的概率就更大了。
情感这笔账没有个位数。人们说情义无价,并不是情义没有价值,而是说情义不能用金钱衡量。谈钱伤感情,但不谈钱也不行。其中一个诀窍就是模糊传播
民进党深深懂得发红包重点不是钱,而是传递出情感的在乎。
情感这笔账,是不能用会计学的逻辑算的。会计学会精确到个位数,但情感一旦精确到个位数,就没有情感了。
一个对弱势群体锱铢必较的政府,谁会对它有好感呢?搞财政,要听经济学家的;打选战,要听舆论学专家的!
情感传播,不能用太阳的逻辑,要用月亮的逻辑。前者是强世界的逻辑,而后者才是弱世界的逻辑。
人体80%以上是水,故而会像地球上的海洋那样受月亮影响产生潮汐。
舆论学“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而是要“透过本质看现象”!
舆论并不是对所有公共政策都反弹,反弹往往是因为政府部门的传统思维:先做事后传播。现在需要改进一步,用传播的思维来做事情。具体地说,任何一个公共政策不能等到出台后再宣传,而是在出台之前,先用“弱传播理论”进行沙盘模拟,预警政策出台之后可能发生的舆论反弹。
一切事关民生福利的政策,就是“以情为重”的政策!要用情感的逻辑思考,不能简单地用会计思维与法律思维办事。
经济学思维中,认为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是等价的,结果都是七个。但在舆论学思维中,二者却有天壤之别。
无论是一个政策的出台、一项法规的实施,还是一次执法的行动,推敲细节和过程,注意方式和方法,讲究技术和技巧,留意习惯和习俗……背后都有弱传播的智慧!
首先要分析该事件是一种现象,还是一个故事。现象具有普遍性,处理一个,要考虑剩余的无数个;而故事总是个别的,它有典型性并无法简单复制
从现象出发和从故事出发,是两种传播策略。如果是现象,就要死扛到底,否则,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后患无穷。如果是故事,则不必计较一城一池之得失,因为它不可复制,没有连锁效应,却由于典型性,具有放大共鸣的舆论效果。
自己得不到好处、不可复制的故事,却依然可以收获人们的感动,就像人们看电影,明明知道电影中的故事与己无关,但仍然会在别人的故事里流泪。
一个好故事的基本元素:信任、等待、梦想、误会、隔绝、悬念……
有这么一个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好故事,农业银行要做的只是顺水推舟——讲好故事的下半部分。按照故事传播的逻辑,下面的设计自然呼之欲出:
广告语就一句话:“信农行,一千变十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