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的仲秋,正是去游览故宫的好时节。
此时,和三五好友相约,或者与亲朋好友共聚,同游故宫,领略故宫风采,感受中华文化的底蕴,真是再好不过了。
故宫号称有9999.5间房屋,实际统计数据是八千多间房舍,有很多不对外开放。游人进故宫时间有限,即便这些房舍全部对外开放,短时间内也不太可能全部看得完,更何况游人买了门票也只能在故宫里逗留几个小时。
你走的路线,决定你能看到的物件可能有哪些,碰到的是国宝级的珍藏品,还是只能见到普通的“资料”。因此,合理安排游览线路就显得很重要了。
看国宝,不但要看时机,还要看运气。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16851/1327bc7dda644a0d.jpg)
我和朋友去故宫游览的时候,循着导游给的线路沿着中轴线从南向北,几个小时里光顾着看故宫建筑了,所谓的特展一个也没顾得上,那些闻名遐迩的展品——绘画、法书、瓷器、钟表——自然都无缘得见。
每当我看到网友在网络上分享信息,品评他们在故宫实地看到的珍贵艺术品,我就怀疑我去了个假故宫,于是一直耿耿于怀。
回想几年前,我去游览台北故宫的时候,倒是专心看了很多展品,领略到中华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现在想来,大约是因为,台北故宫有宝无宫,所以不容易被精美的房舍分散注意力吧
记得从台北故宫出来的时候,我买了精美的画册,千里迢迢背回南京。此后的一段时间,我经常在茶余饭后品味艺术品带来的袅袅余韵。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16851/c80d0f0cdbbd293b.jpg)
受此次经验的启发,我试着从书中了解更为详细的故宫和故宫珍藏的艺术品。看了不少本关于故宫的书,之后,我发现了《故宫观止》这本,它不同于以往我看过的故宫人物故事,也不死板地讲述故宫的历史,而是从故宫的近现代的历史变迁入手,通过历任故宫院长的视角,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故宫。
1.观止——书里看故宫,只此一本足矣
观止,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有云:“﹝ 季札 ﹞见舞《韶箾》者,曰:‘……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观止,指看到这里就可以休止了。
顾名思义,《故宫观止》大约是:“想了解故宫,看这本书就可以了”吧?当我翻阅《故宫观止》时,我的确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这本关于故宫历史的书,从多方面对故宫的历史进行了科普。
你知道故宫中各类藏品的品类和数量吗?你知道文物鉴定时,按什么标准来区分藏品的价值吗?你知道故宫的文物曾经在战争中颠沛流离,不见天日吗?你知道哪些能作为文物编号,哪些支撑成为资料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16851/d82de36326df8d79.jpg)
当你翻开这本书,你不仅能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能了解更多有关于故宫的事实。
比如:抗战时期,故宫里的文物分批南迁、西迁,车载船运、手提肩扛,相当一部分置身于山洞,不见天日十几年。
比如:故宫刚成为故宫的时候,因为对文物的界定不清晰,工作人员筛选文物的过程中,挖掉皇帝马鞍上的时钟做馆藏,却丢掉了原本身为文物一部分的马鞍。
又比如:故宫里的珍贵文物太多,台北故宫博物院能评出十大珍宝,故宫却评不出十大,因为这里的文物都太贵重了。
假如故宫是一个人,还能从书中感受到:在历史的洪流中,故宫的身不由已;在逝去的岁月中,故宫的喜怒哀乐。以及,在经历宝物的流失、被掠夺之后,那些文物再度回到故宫怀抱,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的欣慰和珍惜。
2.地位——细数博物院,地位无可替代
故宫博物院无论是规模还是藏宝数量,在世界上的博物院中都是排的上号的,在世界博物院中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我国的博物场馆中也具有重要地位。没有任何一个博物馆能取代它。
故宫博物院如今收藏的展品超过150万件,分为25大类,小类更是数不胜数,如果不是专业的管理员恐怕分辨不出小类与小类之间的区别。从藏品数量来看,故宫的藏品数量在国内没有一个博物馆能与之相提并论,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由此可知,藏品分类和编号工作的复杂性和工作量之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16851/33303f7e1ef4c419.jpg)
《故宫观止》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为读者讲述了故宫藏品的分类和编号规则,让读者能迅速理解这种归类方式。对日常工作涉及档案管理的人来说,故宫在藏品管理方面的分类规则颇有借鉴意义。
衡量一个博物馆的价值和地位,不仅仅要看它的藏品,还要综合考虑博物馆的外部环境。作为清廷的宫室,故宫的规模之大是很多博物馆都无法企及的。
它所开设的各种特展,价值也无可估量,也是民众审美情趣提升的心之所向。正如书中所示:
《石渠宝笈》特展前排的六小时长队,其实是故宫博物院往现代化博物馆道 路上前行的积累,也是社会民众对审美的渴望。
3.意义——教化与启发,着眼民族未来
从欧美博物馆的历史,不难发现博物馆存在的意义曾经在于:通过艺术的滋养,教化民众。当代,博物馆理论越来越强调对民众的关怀,并贴近社区、满足社区的需求。
而作中华民族最具艺术气息的场所,故宫和故宫里的文物们,都被赋予展示文物之外更深刻的意义——传承中华文化。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16851/3740460a8abaa29e.jpg)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故宫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博物院、一个存放文物的场所,它俨然已成为一个知名的文化IP,衍生出一批文化产业,也衍生出故宫相关的文学网络。
各路作家们不仅仅以故宫为背景,创作各类文学作品,还有相当一部分文学作品中,都出现过故宫收藏品的身影。
阅读这本《故宫观止》的时候,我注意到无论是《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还是《兰亭序》、《千字文》,都经常成为文学作品中的宠儿。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16851/8b085a8425af2a8a.jpg)
《故宫观止》中不仅提到这些书画作品,也对怎么看展览提出了建议:
真正的看展顺序应该是先去延禧宫,对《石渠宝笈》有了一个很全面的了解之后,再到武英殿去看书画真迹。
这种高端的看展顺序,无疑能够帮助读者从浅层表像看历史文化,过渡到一个深刻认知展品艺术价值的层次。
文化的价值源于积淀,历史的价值始于传承。
把握五千年文化脉搏,用文物展示五千年文化精髓,让文化滋养后来者的心灵,我想,《故宫观止》的价值便在于此。
读者们在阅读本书后,一定会有自己的想法。
至于,究竟是叹为观止之后继续粗略看展览;还是止步于此,深挖文物的历史底蕴。见仁见智。
声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