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写给女儿们的信第一百五十封:你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你就会成为什么样

写给女儿们的信第一百五十封:你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你就会成为什么样

作者: 一个普通的笨人 | 来源:发表于2024-06-13 10:34 被阅读0次

写给女儿们的信第一百五十封:你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硕硕、畅畅你们好:

继续《哲学与人生》这本书,今天咱们聊对世界的理解其实主要是为了塑造我们自己。昨天咱俩聊了世界有意义吗这个话题。今天我再翻开这本书时,突然的感觉到。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理解其主要目的不就是为了自我塑造吗?我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我们就会给与外界如何的反馈。你所制造的反馈,不就是你自己吗?我们对于一个人的认知与评价,不就是来自于这个人曾经做了什么,他所呈现出的样子吗?

我们理解一个问题,总是先需要一个切入点。一个切入点可以帮助你快速的理解这个问题,但同时也可能限制住你的视角。这有点像是中学物理的受力分析。单独拿出一个物体来做受力分析,这样好理解,也好分析。但现实是所有物体都不是孤立的,大家是一个整体。只不过我们为了得出结果,又是必须要忽略一些影响。如果考虑所有影响,这个问题你就没法解决了。

这可能也就导致了,我们在思考所有问题的时候,都会有些片面。就像我们今天聊的话题,如果你要是反驳,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但认知世界,他不是抬杠。对于我们不了的东西,你总是要先从简单的地方开始。再高深的数学不也是从一加一开始的吗?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他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止境的事情。现在所有的高科技在不远的未来可能也就变成了落后技术。

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是渐进式的,这也就导致了我们的演化也是渐进式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塑造了我们自身。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对于自身的塑造影响了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呢?谁先谁后呢?无所谓了。反正是相互影响的,我们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我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又是由我们看到了什么决定的。世界很大,想对于我们就是无限的。别说整个中国了,就是我们的河北省我们都没有全部走过来。更别说全世界,太阳系,或是这个宇宙了。你没有见过所有,你能说我知道所有吗?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只是来自我们能接触到的有限信息。我们吃煎饼果子和炒饼,而没有吃过爱斯基摩人吃的腌海雀,所以你就不可能知道腌海雀是个什么味道。更别说能有他们的思维方式了。你也就成为了爱斯基摩人。总之就是没有那个环境,你不需要去面对他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今天的这个问题的提出,我是想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怎么样才能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样子呢?我们总是有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但是却很难做到。比如说爸爸想要成为像查理芒格一样的人。我跟他有巨大的差距,大概率我一辈子也追不上人家。但是我可以尽量的靠近他啊。要如何才能成为像芒格一样的人?首先芒格能成为那个样子,有一定的偶然因素,是他自己也控制不了的。但也有更多是他自己塑造的结果。就拿他喜欢读书来说,他能成为最终的样子,跟他读书一定有很大的关系。

这里要插一句,很多人在解决问题时,不是关注如何解决问题,更愿意去找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就自己给自己制造无法完成的任务。没有困难也要给自己找出各种困难。这样的思维方式是绝对不能有的。你看周围那些一事无成的人,大概率都是那些只看困难,而不去想办法的人。你应该把关注点放到如何解决问题上。同时我们想出来的解决办法,也大概率不会一下子就解决彻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根据反馈不断的进行调整。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需要一直的进行思考。解决问题都是一个过程,极少是一下子就全部解决了的情况。

还是拿芒格来举例,我想成为芒格一样的人。我就需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我的观察思考,我认为芒格之所以能成为芒格是因为他喜欢读书,读了大量的书,做了大量的思考。这是我理解芒格也是我理解世界的一个角度,方式。那么如果我想要成为他那样的人,我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读书,大量的读书,并且持续的思考。但是这个解决方案会得到我想要的结果吗?不一定。因为我只是在用我的视角看问题,并给出的解决方案。结果如何还是要看事情的发展。我读书了,也思考了,我的改变是什么?我有没有向着他的方向发展呢?如果是,就证明我的解决方案至少是在当下是管用的,我就可以继续坚持。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就要分析一下为什么了。需要进行调整。

我们都不是神,可以知道所有信息和细节。那么一切的解决办法都只是能过程性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思路就是,是输入导致了输出的必然结果。我的观点是芒格因为做了一些事情,才导致了他成为那个样子。我是在寻找原因。可能导致他成为那个样子的原因有很多,读书只是其中一个。但当下的我只能是发现这一个。虽然可能片面,但也绝不影响我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还是那句话,你解决一个问题,总是要有一个切入点。以这个切入点为开始,去逐渐的解决。

我们不大可能一下子就抓住问题的根本,看透一切的本质。认知是逐步进行的,在过程中你还会获取到更多信息。随着信息的增加,你的认知也会逐步的更加清晰。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切入点,逐步,过程。

我好像有意识到一个问题,我所说的更像是说教和讲道理。这样的方式你们肯定是不喜欢。这可能是中年人的一个无法摆脱的魔咒吧。

再从头梳理一下思路啊,我们如何的认知这个世界是来自于我们的经历,你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你会如何的看待这个世界。你如何的看和理解这个世界,又决定了你会给出什么样的反馈。你给出的反馈也就决定了你是个什么的人。

所以我反推出来,如果你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看那个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给自己创造一个相似的小环境,主动的把自己塑造成为那样的人。这个世界可能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但我们多少还是会有点主动权的。你自己不去争取,你想要的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

相关文章

  • 宝宝宴

    亲爱的女儿天天,今天是你在这个世界上走过的第一百天,这封信妈妈想写给未来长大成人的你,希望你能知道你是怎样来到这个...

  • 关于自己,最美的十封信【2023】

    【网络有篇文章,标题是《世界上最美的十封信》,我模仿这十封,写给自己。】 《第一封》写给你 今年,你已经走到了第4...

  • 我和我的爸爸

    前言:亲爱的战友们,加入007至今,我的“写给女儿的一封信”系列,已经结束,此系列,一共记录了,我写给女儿的二十封...

  • 第十封信 你只能相信自己

    第十封信 你只能相信自己 洛克菲勒先生写给儿子约翰的第十封信《你只能相信自己》,大意是儿子约翰在华尔街的投资失败损...

  • 《态度》读书笔记 3

    注:《态度》一书是吴军写给他两个女儿的四十封家书的集合,“四十封家书,四十条成长建议”。如果你有孩子,你会看到一位...

  • 《态度》读书笔记1

    注:《态度》一书是吴军写给他两个女儿的四十封家书的集合,“四十封家书,四十条成长建议”。如果你有孩子,你会看到一位...

  • 《态度》读书笔记 4

    注:《态度》一书是吴军写给他两个女儿的四十封家书的集合,“四十封家书,四十条成长建议”。如果你有孩子,你会看到一位...

  • 《态度》读书笔记2

    注:《态度》一书是吴军写给他两个女儿的四十封家书的集合,“四十封家书,四十条成长建议”。如果你有孩子,你会看到一位...

  • 《态度》读书笔记 5

    注:《态度》一书是吴军写给他两个女儿的四十封家书的集合,“四十封家书,四十条成长建议”。如果你有孩子,你会看到一位...

  • 《态度》读书笔记 最后一章

    注:《态度》一书是吴军写给他两个女儿的四十封家书的集合,“四十封家书,四十条成长建议”。如果你有孩子,你会看到一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给女儿们的信第一百五十封:你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你就会成为什么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zn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