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第一篇简书。
自从博客关闭以后,我就很少写文了。
大概从初中开始,有了写日记的习惯。青春期的情窦初开,青春期的懵懵懂懂,青春期刚刚燃起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在日记本里记录下了一点一滴。
虽然现在看来,那些情感和经历,也许其实都并不那么有趣。但是从自我的视觉里,那段好奇心爆棚的,思绪极其敏感的时光,是青春期独有的细腻。是有趣的,是奋斗的,是甜蜜的,是灰暗的,一段凝固的时光。
hi,2019年的5月
2019年的5月,我仍未成为一个有趣的女子。
2019年的5月,毕业即将两年了。
这两年,似乎获得了什么,似乎,也没获得什么。
相比起大学时期的冲冲撞撞,跟同学的嘻嘻哈哈,对未来无限想象和尽所能的奋斗。初入职场的这两年,有些按部就班,与缺少趣味。
大学,一群年轻人在一起的日子是有趣的,在职场,就是自己与自己在一起。偶尔能约上些朋友聊聊近况,但大多,都感觉是顺从在生活的规则里,按部就班。没有太多有趣,也有很多糟心,但大多都接受了这是生活的常态。
职场的两年,似乎缺少了点向往。非常认真工作,也很刻苦,把读书的认真劲用到了工作上。但是话归职场,私以为许多事情由不得自己控制。一方面觉得,自己还是从工作中有吸取到什么,但是内心也有声音时不时在告诉自己,还是不够。考虑的还不够周全,能力还不够强,技能还不够娴熟,有很多事情,是你本可以,但也似乎还没有做到,做好。
隐隐约约觉得,对未来需要有规划,但也迟迟还没开始。
在5月的下雨天了,我想,是时候一点一点的调整生活状态。我想要一个满意的自己,优秀的自己,有趣的自己,以及一个,我乐于接受的生活状态。
多元的价值观,和在其中摇摆的自己
还记得刚上大学那会,确实是遭遇了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冲击与重建。甚至有那么一小段时间,有点迷失自我。
倒不是因为大学发生了有多么毁三观的事情。而是更深入的发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以及某种程度上的”存在即合理“。身边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背景,不同想法的人开始有思想的交锋。与以往以成绩论高下的求学经历不同,大学似乎是给微型的小社会,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定位。有学习成绩很好的学霸,有一心想出国考雅思申请的大神,有热衷社团玩的很溜还因此自带光环的同学,也有不怎么关心学业,一心想创业、实习、就业的学长学姐。
每个人都有闪光点,不能以传统意义上绩点高低来评判。
也许因此,我迷茫了。习惯了以单一标准衡量的我,也开始探出头去,看看成绩以外的世界,思考成功的定义,人生的意义。
但是啊,人生的意义,怎么可能是那么容易参透的呢。
用高中政治书上的知识来说的话,就是唯物主义呢,还是唯心主义呢?用历史书上的案例来说的话,人是入世的好,还是出世的好呢?
人生是不停的战斗呢,还是我心态然,赏物观花的好呢?
人,是按世俗的标准走呢,还是遵循内心,开心就好呢?
也许,大多数情况下,世事无绝对,也不走极端,可能两者兼有之。可是两者兼有,该如何取之平衡?哈哈,真是脑阔疼。
有时候想得没法想了,就先抛下,先去做些让生活变更容易的事情,大概就是现阶段的政治正确了吧,哈哈。
一通碎碎念以后,更加脑阔疼了。许多许多的话题,日后再交流,再梳理吧。
接下来的5月,希望能去做一些更有趣的事情,调整一个自己更满意的生活状态吧。
(maybe我的内心,更倾向是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毕竟是个闲不住的主: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