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碍感受爱的行为
我们总是痴迷于寻找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这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人用简单方法解决问题的同时,却爆发出了更难缠的新问题。
1.服用抗抑郁药物
在20世纪80年代,制药行业开始主导心理健康领域,抗抑郁药物百忧解上市了。这是第一种SSRI(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调整5-羟色胺(负责传递神经细胞之间的信号的化合物)缓解抑郁症症状。医药公司声称,它可以快速而永久地缓解抑郁症,比昂贵的长期心理治疗更合算。
案例:作者的故事
作者也曾相信药物可以改变情绪、帮助人们恢复健康。直到1996年,多种抗抑郁药都没能挽回作者的女儿,她的情况持续恶化,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接下来4年里,作者每天都感到悲伤,而使她得以继续生存下去的原因是她接纳了这种悲伤,她告诉自己:“如果我的余生都将伴随这种感觉,那么就顺其自然吧。”
熬过了这次经历,作者变得更强大而且智慧,她逐渐认识到,尽管家人们都深爱着女儿,但女儿似乎并没有感觉到。药物非但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会使问题恶化。
情绪是一种混合物,我们抹杀某一种情绪时,就会降低所有情绪的强度,包括那些我们所期望的情绪。同样的道理,抗抑郁药物会减少不好的感受,也会减少好的感觉,包括所有的奖赏通路。这会让某些人的抑郁症状更为恶化,就像作者的女儿一样。而停止服药可能并不容易,因为戒断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症状会让人误以为旧病复发。
当然,特定情形(如急性发病威胁公共安全)下,药物对于保持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以各种方式无限期地服药,在作者看来,不仅没有什么用处,还会限制人的行为。
更为平衡的做法:利用服药期间开始改变生活方式,同时尝试加入其他非药物的干预手段,比如运动、冥想、节制饮食、充足睡眠以及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等。
2.过度依赖虚拟世界的联结
我们的生活因为技术变得舒适、迷人,与此同时,我们也时常见到面对面坐着的两个人各玩各的手机,相互之间没有进行真正的对话,也没有好好享受彼此的陪伴。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非言语线索促成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结,它们对成年的我们和婴儿时期的我们来说一样重要。而在虚拟对话中,大部分让我们认识和理解彼此的非言语线索都丢失了,即使是视频聊天也不可能产生真实的眼神接触,我们没有机会从一块屏幕中探索到味觉、触觉、嗅觉之类的感官。
因此,我们需要偶尔从虚拟场景中抽身出来,关机一段时间。当然,开/关完全可以共存,只是我们必须理解两者分别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可以享受互联网带来的趣味、兴奋以及教育和社交的机会,也可以在需要专注于让自己感觉被爱时关闭技术设备。
案例②:祖父和孙女的互动
作者在一次散步中,被这样的“风景”吸引了:面对面,眼对眼。小婴儿把手指放在了老人的鼻子上。老人跟着也把自己的手指放在孩子的鼻子上,孩子报以微笑。接下来,她开始用手指探索他的嘴巴,当老人把自己的一根大手指放在她嘴唇上时,她开心得咯咯直笑。老人做了一个张大嘴的高兴表情,也哈哈哈笑了起来。小婴儿变得更加兴奋,并且开始拍起手来,先是拍自己的手,然后又拍爷爷的脸……
3.思考太多,体会太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日渐忙碌和复杂,我们脑中那些喋喋不休的话语变得越来越大声,这让我们错过了当下,也错过了那些让人由衷感到快乐的体验:
我们似乎过度担忧了,一遍又一遍地回顾不好的事,直到自己感到筋疲力尽。然而,担忧只是在错误的地方寻找答案和保护,如果目标是过更好的生活,那么担忧就是一块绊脚石。
为了应付工作/生活的压力,我们常常同时处理好几件事。科学家们称,这样做会让人很难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反倒更难集中精神,使压力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此外,预先胡思乱想或者对人/事做出预判也是阻碍我们感觉被爱的壁垒。在不考虑情绪情感的情况下,制定计划和战略必然会有疏漏,与其做这种无用功,不如像作者建议我们的那样保持不确定性。
3.快速压力释放法
要想迅速从压力中恢复,我们首先要了解两种能够迅速把压力带回平衡状态的有效方式。
你可以和一位自己信任的人交谈,这个人应该是一位镇定且善于倾听的人,他正带着温柔和爱意看着你。这样积极的情感联结会促进催产素的分泌,抵消压力激素的作用。
如果无法找人交谈,你还可以依靠色、声、香、味、触等感官输入,协助减轻压力。不过,感觉偏好因人而异,每个人所需要的感官输入信息也不同,你需要去探索自己的感觉偏好,发现那些对你的神经系统有最强渗透作用的体验。
“驾驭野马”冥想法
“驾驭野马”是一种放松的程序,让人可以放慢思维,并专注于每时每刻变化的内在体验。它可以帮助练习者识别出威胁的感觉或者会触发这种感觉的事件,然后在自动化的战斗/逃跑/僵直反应占上风之前,迅速把压力带回平衡状态。
感受爱 读书笔记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