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校公开课,邀请家长去旁听。
我一直认为学校的归学校,家庭的归家庭。在十分重视教育的当下,唯有配合学校、老师。以前沟通仅限于QQ、微信,这是我们直接接触学校和老师的良机。
应童老师一直强调要超越评价,即便不能,那就往积极、正面方向走。我很想的,的确,可以看出老师们为此次公开课做了大量准备。无论语文还是数学,形式多样,花头超级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我做不一定做得比她们好,但是我还是有话说:
1.多媒体是否有比较进入教室?我觉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老师一直强调不要让孩子接触电脑、电视、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那么教室电脑、投影仪算不算呢?我觉得应该也算的。多媒体的受众仅限于前排居中少数学生——对于教室两旁靠墙的孩子而言,反光很厉害,后排的则因为太远而看不清楚。这是我们的亲身体验,从而也验证了当初我看法。
2.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只是浮于表面,没有直达教育的本质。一节语文课只是讲解一首8句现代文儿歌,原本就缺乏语言之美,支离破碎之后枯燥而乏味。孩子们从何体验中国汉字之美?课堂上简单化,而课后大量的课外补充无疑增加了孩子的负担。韩兴娥的教学方法也许的确更适合孩子。语文,唯大量阅读,阅读的材料需要精挑细选。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韵律和节奏是关键。朗朗上口如何不让孩子们爱?
3.我们的老师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我们那个年代老师是学历高于普通人,现在可能是相反吧。不是说高学历就等于高素质,但是我们的孩子在启智开蒙的关键期需要好老师。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太僵硬了,所以老师们的教学手段都是落后的,和我们那个年代相差无几。怪不得有个小学老师说:你以为现在就是素质教育?!还是填鸭式!换汤不换药而已。
可怜我们的孩子,比我们那个年代还没有自由度。课间只能坐在位置上看书,上厕所次数有限制,更罔论撒丫子出去玩耍了……哎,我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了,没法改变大环境,为此痛心不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