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参加国内营销公司的年会,内销公司今年别出心裁,把会址选在革命圣地井冈山。吉安井冈山机场出来,一路小雨,坐着公司安排的车一路宽阔而平坦的高标准高速直奔井冈山中央团委的培训基地。下车,一块横卧的大石头上“让信仰点亮人生”的毛体大字直入双眼,心头为之一震!
第二天,内销公司培训全员团队意志的25公里拉练正赶上井冈山一会大一会儿小的无常雨。身穿一颗红心,两面红旗的红军服,每人一个塑料雨衣,在象征性的队列操练之后开始拉练开始。一出门,一场大雨就把膝盖以下绑腿和鞋子全部浇湿。25公里的道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于长期混迹在全国一线小镇的我们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身穿雨衣,列队一字长蛇行进,大家相互交流也不方便,于是乎,在双脚的行径中,脑袋特别的空闲,空闲出来的大脑就反复的玩味“让信仰点亮人生”这句话。
让信仰点亮人生什么是信念?艰苦的井冈山环境,是什么信念支持着每一个红军战士在这里与敌人周旋,与环境斗争?信念面对艰苦的环境,有没有动摇过?是什么支持着信念?思绪就这样一步步的展开,大雨打湿了脸庞, 并没有延缓大脑的思绪。崇山峻岭间,除了毛竹,就是山松,我找不到自己的答案。25公里,在一队人和既定的各种活动中结束。
晚上回来,突然想起了早上出发前,在院子里听到的一群40多岁的中核集团的中年干部集体朗诵毛主席诗词《重上井冈山》。“早用凌云志,重上井冈山”,毛主席的霸气与自信淋漓精致。有《重上井冈山》,那就应该有《上井冈山》,于是乎,百度搜索《上井冈山》。原来毛主席写井冈山的诗词有三首,两首为革命胜利后重上井冈山,一首《西江月·井冈山》为当年在井冈山上革命艰苦年代所写。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让信仰点亮人生在哪革命艰苦的岁月里,毛主席带领的红军,靠着众志成城的革命意志,与敌人周旋。当下的今天,再读毛主席诗词,我却也难以理解那种简单的革命信念。再想想自己,好像确实缺少了某种信仰。
井冈山回来,关于“让信仰点亮人生”,一直萦绕心头。
看到朋友圈里关于《冈仁波齐》电影的讨论,于是乎想去看看关于藏人磕长头朝圣的故事。
让信仰点亮人生电影的开始,藏历新年后,村民尼玛扎堆准备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几个想一起去的村民加入他的队伍,大家组成一个朝圣的队伍,做了各自的各种准备,要出发了。我以为,这样一个神圣而伟大的举动,会有一个盛大而隆重的启动仪式,没想到,在一个早上,他们几个人,走出村口,走上国道,甚至没有向村子回头看看,没有向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做一个正式的道别,各自按照自己的节奏全身匐地,磕头,起身,向前走,再匐地,再磕头。他们出发了,简单平常,就像去村外自家地里一样,就这样走上出发了。
一路上,每到休息,带头诵经的尼玛扎堆的叔叔,总要在路边停下的地方放一颗石头做标记。大家在路边休息完毕,重新回到石头的后面,继续匐地,磕头,起身向前走,朝圣的道路上,他们没有给大地留下一小步的空白。
遇到大雨漫过道路,大家停了下来,看看,水不深,如果走路过去,漫过路面的雨水仅仅只能打湿掉鞋子。大家问叔叔,叔叔简单的说了句,继续磕头。大家脱掉身上的厚外衣,回到刚才起身的地方,继续匐地,溅起的水花打湿了全身,磕头,泥水流流过贴地的脸庞,起身,泥水从头发、脸庞流到脚下。继续匐地,磕头,起身向前走,朝圣的路上,他们给自己留下一丝的不安。
让信仰点亮人生拖拉机毁坏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怎么办?他们决定扔掉车头,用人力拉着车厢物资,继续向前走。三个人在前面拉,三个人在后面推,拉着车往前走一段,然后放下车,6个人回到刚才停车,用小石头做了记号的地方,匐地,磕头,向前走。继续匐地,磕头,向前走,朝圣的路上,他们没有要求神灵一点点的宽容。
让信仰点亮人生每一步,他们是走给神灵,也是走给自己;每次匐地,他们身体与大地接触,灵魂与神灵沟通;每个长头,他们是磕给神灵,洗涤自己的灵魂。朝圣的路上,他们没有给大地留下一步的空白,没有给自己留下一丝的不安,没有要求神灵一点点的宽容。
他们的人生是被信仰点亮的。朝圣路上,他们信仰坚定;朝圣归来,他们内心宁静无比。
让信仰点亮人生,内心才能宁静无比!
让信仰点亮人生
网友评论